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季刊》系列专题是德勤中国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系列专业报告,以季度为周期出品。
本期季刊新增数据洞察板块,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多重维度出发,选择了绿色债券发行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等数据指标,综合分析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积极探索及最新进展。
焦点话题围绕ISSB发布首批两份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开展,分析了其新的披露要求,探讨其中的意义和影响,并为企业提出应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一致、可比的全球可持续披露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管理者洞见聚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对中国头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最佳实践进行深度调研,见证和发掘了一批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并通过BMC问卷调研以及与企业管理者的深度对话,总结了获奖企业的制胜关键,以及当下主要面临的挑战,对中国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参考意义。
本期行业前沿版块关注可持续发展重要领域,分别分析了全球绿色氢能市场发展前景、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挑战和机遇以及ESG投资的市场增长趋势。
实践创新板块重点介绍了ESG在并购战略中不同形式以及如何评估并购交易中的ESG的重要性,对并购投资中更好的融入ESG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助力企业在并购中迅速践行ESG理念,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期望本期季刊对您有所助益。让我们携手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以下为本期可持续发展季刊内容详情:
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MC)在国际化、创新及韧性成长方面表现突出
绿色氢能:为净零排放之路注入活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车企决胜的新赛道
随着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政府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呈现波动上升发展态势。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的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随着《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相继出台,国内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体系逐步成熟,绿色债券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上交所在3月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3年修订)》,拓宽了绿债适用情景,同时也对绿债募集资金流向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上半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及的绿债发行规模分别达到300-500亿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绿色债券新增发行量约3百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约36%,基本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量持续上升,在我国新增发电装机中已占主体地位
在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全年新增装机总量高达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2023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共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77%,其中,第二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回升至历史高位。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高,车企加速海外建厂布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中汽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高达71.6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35.8%,较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另外,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级,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7%上升至21.8%。然而,部分国家或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如提高关税、限制补贴等,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为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全球竞争力,近期包括长城、、小鹏及理想在内的一批车企在海外实行跨国并购、建设生产基地、成立研发中心及开拓销售渠道等战略布局;上半年,奇瑞和上汽分别宣布在阿根廷和欧洲建厂,以推进海外市场的业务发展。
碳交易市场:CCER交易市场启动在即,或拉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水平
7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在全国碳市场扩容、配额逐渐收紧的预期下,CCER存量消纳导致供不应求,全国碳价格自今年6月之后出现上涨的态势并维持高位,截止9月,国内CEER中间价格和CEA中间价格分别上涨至61.29元/吨和72.23元/吨,但中国的碳价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较同时期欧盟碳市场70-90欧元/吨的碳价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可持续信息披露:ISSB发布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提升
随着当前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加剧、国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以及国内外ESG评级不断涌现,ESG信息披露的公司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5年来,A股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数量日益增加,截止2022年末,A股中发布独立ESG报告的企业超过1800家,同比大幅上涨25个百分点,披露率从2018年的26%上升至36%。今年7月,国资委印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统一了央企上市公司发布的ESG报告框架,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国内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随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今年6月正式发布首批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终稿,将促进更多企业进行可持续信息披露,一致、可比的全球可持续披露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焦点话题
ISSB发布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可持续信息披露迈入新纪元
背景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首批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终稿,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以下简称“S1”或“一般要求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以下简称“S2”或“气候披露准则”),标志着全球可持续披露迈入新纪元,一致、可比的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
准则内容
S1明确了准则目标、范围、概念基础(包括公允列报、重要性、报告主体和关联信息)以及核心内容,并对一般性要求(包括指南来源、信息位置、报告时间、可比信息和遵循声明)以及判断、不确定性和差错等做出了规定。德勤建议关注以下内容:
准则目标:S1要求企业提供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的信息,该信息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关于向企业提供资源的决策。
关联信息:不同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之间的关联、所披露的核心内容(详见下文)之间的关联、财务报表和可持续相关披露信息的关联。
核心内容:企业对可持续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应当以监督、管理、应对及计量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所采用的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四要素内容为中心。
指南来源:企业识别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确定气候变化之外需披露的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的信息(尤其是指标)时,除遵循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外,S1分别规定了企业“需要”和“允许”参考的其他指南资源,并要求企业对所参考的指南来源情况进行披露。
可比信息:如果企业获取了与上一报告期披露指标有关的新信息,而该新信息提供了该报告期已存在情况的证据,企业应就该指标披露反映新信息的修订后可比信息,并披露修订后指标值与上期披露指标值的差异以及修订原因。
商业敏感信息:在一定前提下允许适用企业豁免披露可持续相关机遇的商业敏感信息,对于针对可持续相关风险的信息,则不设置因涉及商业敏感信息豁免披露的情形。
其他一般性要求:报告时间;信息位置。
S2对准则目标、范围、核心内容等进行了规范。德勤建议关注以下内容:
准则目标与核心内容:跨行业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相关转型风险的影响、气候相关物理风险的影响、气候相关机遇的影响、相关的资本部署、内部碳定价和考虑气候相关因素的管理层报酬;与某行业商业模式、活动和特征相关的行业特定指标(具体可以参考S2配套的行业实施指南);企业自身设定的目标,以及法律和监管要求的指标和目标。
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企业披露其按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2计量的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时设置了过渡和豁免措施。
融资排放:要求从事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三大类金融业务的企业披露“融资排放”(如贷款、投资等)总量,作为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第15类(“投资”类)的一部分,同时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此前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的投资银行和经纪业务(如承销、资产证券化和咨询服务等)的“协助融资排放”,因现阶段尚无市场统一认可的计量办法,暂不强制要求披露。
使用气候情景分析评估企业气候适应性:要求企业使用气候情景分析对企业的气候适应性进行评估并披露;企业应根据该报告期的自身情况(包括企业受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影响程度,及企业可用于进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的技术、能力和资源等)选择相匹配的气候情景分析方法。
管理层洞见
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MC)在国际化、创新及韧性成长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est Managed Companies, 简称“BMC”)项目作为当前中国唯一针对民营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的国际奖项,运用成熟的德勤“卓越管理标准”全球框架,包括战略、能力、承诺和财务实力四个部分,综合评选后,见证和发掘了一批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汇聚了中国卓越企业典范。《中国卓越管理公司项目白皮书》对中国头部民营企业调研、分析与总结,已连续发布五年,成为中国市场鲜有的总结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最佳实践的深度调研报告。
核心发现
今年新晋获奖企业在国际化、创新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而金奖企业穿越周期,保持韧性成长实属不易。
去年调研中,头部民营企业在数智化、风险管理以及人才赋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今年调研结果,德勤总结BMC企业的制胜关键:
出色的以客户为中心敏捷调整战略与业务模式
铸就创新技术壁垒,布局全球化与韧性供应链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秉持改变行业的价值观
卓越的财务与税务管理,支持全球、多航道扩张
中国头部民企调研结果
战略
1. 核心竞争力剑指围绕客户需求敏捷创新
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出色的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价值的能力仍是企业制胜秘诀。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今年更为凸显的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反映了技术制胜的关键作用。
2. 企业主要挑战为如何多元创新,推动前端更为智能的客户洞察与交互,中台强化技术护城河,后台升级组织与流程数智化
去年调研企业内部前三大挑战为:组织模式有效支持业务快速发展、成本控制、研发技术升级。今年为:组织模式有效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与效果监测,研发技术升级。企业选择三大挑战的应对手段都要加速数智化应用。
能力
3. 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客户需求带来的技术升级并以技术手段降本
调研结果显示,未来2年,BMC企业平均计划科研投入为8.8%,远高于2022中国500强企业研发强度1.8%。头部民企科技创新投入重点:一是客户需求带来的技术升级;二是智慧化与数字化应用;三是降本。
4. 全球经营带来灵活韧性的供应链和敏捷的组织管控能力,有效反哺提升管理成熟度
5. 去中心化的组织,加速复制已沉淀的共性组织力,支持人才多元发展
作为最大的内部挑战,组织变革的障碍在于:第一,跨组织能力要求不清晰;第二,组织演进与转型不够敏捷;第三,缺乏明确的执行规则以组建制胜团队。全球化经营的敏捷组织通过“去中心化”,管理平台给予团队充分授权,复制已沉淀的共性组织力;业务单元形成明晰的、颗粒度合理的柔性组织。企业人才发展的主要挑战是科技与社会变革给企业人才招聘、培养、激励、领导力建设与家族传承等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人才长期发展、人才多样化仍是主要挑战。
6. 双碳目标下的新产品与服务高速发展,但企业自身可持续供应链建设仍有挑战
调研结果显示,近50%的BMC企业在过去5年已开发大量气候/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和服务,但可持续供应链的建设仍存在挑战。有近50%的企业表示未来将加大对双碳目标下相关战略、技术、产品或服务的资金投入、部署气候变化专项战略,以推动第三、第四增长曲线。
财务实力
7. 加强资金统筹,保障“造血”能力
穿越疫情周期,BMC企业靠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升内部运营效率以应对资金风险。企业强化了资金整体统筹、现金“造血能力”、保证充足流动性。
8. 财务数字化升级,着眼于数据治理
财务部门在推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数据治理,企业反馈数据质量仍局部有限,标准不一致,难以有效支持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其次是系统割裂,各系统之间信息仍局部未完全打通,存在信息孤岛。未来升级重点仍着眼于数据治理。
如何克服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的障碍
面临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风险,众多公司开始向更可持续的世界看齐,那为什么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没有取得更多进展呢?简而言之,是不确定性。俄乌战争、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新月异的技术、供应短缺以及 COVID-19 大流行挥之不去的影响——很少有企业领导者经历过这种程度的变革,而且变革发生在巨大的混乱时期。
领导者面临各个层面的整合挑战
缺乏明确的方向:德勤的研究表明,一些公司之所以暂缓投资,是因为他们在观望气候政策和法规的最终走向。在一些司法管辖区,人们甚至对政府是否会采取气候行动持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在德勤调查的企业高管中,只有 28% 的人认为世界各国政府对此 "非常认真"。
困顿于不同的期望之间:外界对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浓厚兴趣往往会导致信息的重叠,阻碍了企业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若受众和收益也不是很明确,便难以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
压力下的决策疲劳:领导者没有动力去探索不同部门转型的潜在商机,优先考虑短期安全而不是长期投资,但气候问题的拖延会带来巨大的代价。
面对挑战企业需要转型
了解自身:投资于数据的质量,识别与目标一致的重大风险。
将目标植根于强有力的治理: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运营需要问责机制。
规划自己的路线:组织可以与利益相关者就未来发展前景和公司可持续发展道路进程进行对话,从而找到牵引力。
重塑问题:管理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在没有完美答案的情况下从容决策。
共同致力于更美好的未来:任何组织或机构都无法独自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行业前沿
绿色氢能:为净零排放之路注入活力
从长远来看,绿氢正成为关键的清洁氢供应选择,既经济可行,又真正可持续,它都可以在难以减排的行业大量减少排放:重工业(如炼钢和化工)和重型运输(如航空和航运)。此外,如果风能和继续扩展,氢能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和网络稳定性。
新兴的绿氢市场最早将在2030年重新绘制全球能源和资源版图,到2050年将创造一个每年1.4万亿美元的市场。
释放机遇
基于氢能路径探索者(HyPE)模型,德勤探讨了未来几年碳中和与包容性绿氢经济的发展潜力:从2030年6420亿美元的年收入到2050年的1.4万亿美元的市场增长,可以说是一个实现气候中和的里程碑。该分析表明私营和公共部门领导人有机会加速绿色能源转型——到2050年累计减少高达8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全球贸易是关键
在多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全球贸易是释放绿氢市场全部潜力的关键。德勤展望显示,到2050年,主要地区之间的全球贸易每年可产生超过28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最常见的产品是更便于长距离运输的氢衍生物——氨、甲醇和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到2050年,主要接收方有北非(每年110亿美元)、北美(63亿美元)、澳大利亚(39亿美元)和中东(20亿美元)。
自由和多样化的贸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改善能源安全,促进发展中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绿氢的出口收入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机会,并且可以抵消部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收入的下降。
值得进行的投资
政府和企业应该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转向氢能。德勤展望估计,到2050年,全球绿氢供应链需要超过9万亿美元的累计投资才能实现净零合规,其中发展中经济体需要3.1万亿美元。尽管令人生畏,但按年均计算的投资额远低于2022年全球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4170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绿氢可以在2030年至2050年间每年支持多达20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影响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着眼于未来的政策和全球合作
决策性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绿氢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并确保绿氢在全球走向气候中性的道路上发挥其作用。
政策制定者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三个方面:
为气候导向型市场奠定基础。
构建商业案例。
确保长期韧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车企决胜的新赛道
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汽车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更是中国车企在全球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必然选择。在中国、欧盟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在汽车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战略窗口期,中国车企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导向,加强治理能力,展现对社会和环境的正向影响,助力汽车企业创造长效价值。
车企开展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众多汽车企业已经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考量中,汽车行业的可持续进程进展仍然有限,拥有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明确目标车企的比例略有增加,对重点议题回应方面提升有限,半数以上车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层面未形成优势,具体原因如下:
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日常运营融合度待提升:多数车企仍未制定明确的与自身商业战略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管理职责未明确、政策制度未落地、绩效考核未融入等现象,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实践的落地。
重点议题实施层面推进有限:多数车企在碳管理方面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且受制于运营地能源结构以及原材料等行业的发展现状,价值链各端、各环节的企业容易出现“联而不合、合而不作”的现象;此外,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ESG的内涵容易被理解为与企业减碳成果相关。
车企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从战略融入层面来看,德勤认为汽车企业应识别影响财务和非财务表现的关键可持续发展因素,评估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商业战略,并据此规划与商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愿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路线图。
从权责清晰的层面来看,德勤认为公司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对于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参与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具体工作推动的结果。
从绩效考核的层面来看,德勤认为车企应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体系。
此外,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已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经过十几年的深耕,中国车企自主品牌出海过程中采取了海外建厂、当地采购零部件、生产并销售的“因地制宜”模式。中国车企仍应坚定全球化布局的决心,制定适合自身的市场进入和深耕战略。
深耕重点议题打造可持续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和供应链实践层面,“两化”与“三链”是重塑车企面向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车企生产运营层面,生产制造是碳减排的主战地,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工艺升级,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各大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并通过购电协议购买额外绿色能源,打造绿色工厂,实现自身生产运营的碳中和。
汽车行业是兼具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高端制造业,科技与人才对于汽车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关注员工权益并贯彻落实科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车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车企应全面关注员工权益,注重平等与包容,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保障员工个人成长机会为员工创造更加适宜工作和发展的平台,打造公平、透明、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将可持续发展根植未来ESG投资
主要观点:
随着全球监管机构持续收到投资者意见,并在各自监管辖区范围内推行ESG投资标准,关于ESG投资是否属于特定细分市场的讨论正在转变为投资管理公司应该如何应对。
按照ESG投资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符合ESG标准的资产(此处是指在选择投资时考虑ESG议题或上市公司就ESG议题提交股东决议的管理资产)有望占据全球专业资产管理总量的一半。
预计新发行的大多数ESG基金都将符合与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第8条类似的原则,换言之,具备ESG特征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意义重大。
投资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对ESG投资相关信息披露进行全面审查,并在整个公司内统一执行相关合规政策,从而满足监管机构要求,减轻投资者的顾虑。
负责任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举措并提升客户参与度。在衡量金融机构的业绩时,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在考察财务指标的同时亦将社会影响纳入考量。投资管理公司可借助独立第三方的核验或鉴证服务来提供执行此类评估所需的数据。
实践创新
在并购投资中更好地融入ESG
德勤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联合发布《ESG并购投资白皮书》。白皮书通过对ESG的重要性出发,展开介绍了ESG在并购战略中不同形式以及如何评估并购交易中的ESG的重要性,对并购投资中更好的融入ESG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
ESG已跃升为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考虑因素,因此投资者和公司的价值观不得不与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
ESG在企业环境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很多企业制定的涵盖ESG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股东亦可从中获益。
ESG绩效是运营价值和投资者估值的驱动因素
多年来,强有力的轶事证据表明,ESG因素既有助于创造价值,亦会破坏价值。随着公司层面ESG数据收集的日益增多,ESG和企业价值数据的分析愈发佐证了此类轶事案例。2022年德勤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公司的ESG评级和估值倍数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其相关性在所有被估行业中表现一致。
ESG是并购战略的一大因素
ESG已成为企业创立和并购中向利益相关者提供长期价值的主要方面之一,它既是并购交易的驱动因素,也是非ESG交易的核心考量因素。
防御型和积极型并购战略通常适用于企业并购,由此产生的收购或处置可被描述为“ESG驱动型”交易。寻求收购能够或有潜力产生重大积极社会和环境影响的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也是ESG驱动型。如上所述,ESG驱动型交易包括公司利用并购作为催化剂来推进其ESG优先事项,并快速响应转型市场。这可能包括收购新技术、技能或资产,以加强ESG定位,或在市场变化时重新平衡投资组合,从而在增长领域变现并避免出现闲置资产。同样,它还包括ESG推动对从事可持续发展活动公司的需求。
并购交易中的ESG评估
潜在投资者经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重大ESG风险是什么?”。对交易中的ESG考虑因素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财务业绩并加速增长。然而,确定ESG因素对目标公司的影响并不简单。并购交易中所面临的某些挑战如下:缺乏ESG意识、缺少数据和数据质量差、量化风险和机遇、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整合业务的能力。
鉴于尽职调查过程中有限时间及资源,无法对所有ESG主题开展全面实质的评估。基于此,需要制定一种方法,以有效识别潜在重大问题。
交易后,投资者需要确保管理层提供可持续和有价值的ESG绩效。同样,参与交易的公司需要设法实现成功的整合,特别是在ESG战略和优化价值的承诺方面。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将内部审计和董事会整合到这种体系中,并获得外部鉴证(即三条防线),可以增强公众信任,并提高公司满足利益相关者对披露准确可靠信息的期望的能力。它还可以降低与误导或遗漏披露相关的风险。实施这三道防线将促进高质量、相关和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增强投资者对报告信息的依赖,使其得以更好地分析这些信息,并促进ESG投资。
总结
ESG及其影响下的投资考量正在重塑商业模式。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利益相关者对ESG的关注度提高,他们将成为并购的内在组成部分。交易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应该反映相关框架,以强有力的尽职调查为支撑,并在不断变化的预期环境中予以实施。经过ESG评估的并购将是创造增长和竞争优势以及获得可负担资本的重要手段。
如果没有将 ESG 贯穿整个战略过程,即使是采取并购增长战略,企业也几乎不可能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发展的未来。归根结底,ESG 目标的承诺对于领导层充满挑战,要求企业领导人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以实现在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和股东价值创造之间的平衡。在变革中取得领先的企业正在迈向由目标导向的成功之路,并将快速实现未来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