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订阅商论,双语对照阅读更多书评文章!
全世界应对新冠的过程推动了生化领域的爆炸式发展,《密码破解者》借由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杜德纳的故事,梳理了基因科学领域内最新的发展脉络,让我们对未来与数字科技并驾齐驱的生物科技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全球经济逐步走出疫情阴影,也让地球居民可以再次聚焦共同的话题——气候变化。前首富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图。
大国博弈的时代,需要知己知彼。《看不见的中国》点出了中国构建未来智力资产道路上存在的差距——并强调这需要立即着手填补。《疫情后世界的十大教训》是印度裔美国人扎卡里亚对疫情的反思总结,其中梳理的十大问题值得仔细推敲。《解密Instagram》则是《经济学人》与《金融时报》都曾推荐的年度商业好书,借公司创始人斯特罗姆被收购后在脸书内部继续创业的故事解读了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巨头生态,笔触纤细入微。
今年世界读书日,《经济学人·商论》特别策划了“你不应错过的五本好书”书单,助你与全球百万知识精英同频。《经济学人·商论》App每周六推出全球书评文章,第一时间提供外文出版与思想市场动向。上方扫码直接订阅商论即可同步了解《经济学人》精华书讯,加入全球思想领袖的阅读俱乐部。直接订阅商论,双语对照阅读更多深度文章。
#1
The Code Breaker
《密码破解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的《The Code Breaker》《密码破解者》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书中以主角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的学术生涯为主线,穿插了各种历史和当代事件。2020年,她与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为她们“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简洁地介绍说。
大多数人认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看法,将这两人视为CRISPR编辑的主要发明者,尽管她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协助,也吸收了更多人的研究成果。但是也有人持有异议,他们想要分享荣誉,更想分享专利。杜德纳和沙尔庞捷研究的是细菌。CRISPR很多时候会被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生物,例如人类。麻省剑桥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张锋是第一个在人类细胞上尝试这项技术的研究员。因此,博德研究所的律师正与杜德纳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律师以及沙尔庞捷的法律代表激烈交锋,争论各家专利申请的权利范围。
在未来几十年里,CRISPR及其后续技术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谁也说不准。至少,它们会让人类更健康,食物更充足。而它潜力的极限或许是造就一个全新的世界——现在用金属和塑料制成的机器将变成血肉之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自己的宠物和花园植物,猛犸象将再次在苔原上呼啸,而人类的繁衍将不再听天由命。
选段来自《经济学人·商论》三月刊《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文版官方译名)
盖茨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专门论述了如何调和几十亿人追求经济发展的合理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他写道,如果人类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大竞赛中获胜,就必须加快绿色创新。
先前的能源转型历时几十上百年,例如从煤炭转到石油。但考虑到全球经济脱碳的紧迫性,盖茨说,“我们必须推动不同寻常的快速转型”。他希望各国政府在十年内将气候研究的资金提升到目前的五倍;他披露了自己的投资,敦促政府押注于先进核能这种前景广阔但风险较高的领域。政府应该加大绿色采购(中国发展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上就是这么做的),施行更环保的监管政策。但他最核心的观点是要引入有意义的碳价,来体现使用污染性能源所产生的外部性。
书中大部分篇幅都在细致评估气候问题的各种潜在解决方案,充满学究气却也谈笑风生。在盖茨看来,电力脱碳是“避免气候灾难的第一要务”。这不仅是因为电力占如今人类活动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以上,也是由于清洁电力也可以助力实现向零碳交通运输(例如电动汽车)的转变。他承认工业的绿色转型会更困难,但他也指出,即使在低碳水泥和钢铁这些不那么酷炫的领域也已取得了进展。
选段来自《经济学人·商论》三月刊《零排放竞赛》(The race to zero)
Invisible China
《看不见的中国》
在大多数外国人眼里,中国是现代化、都市化的。闪亮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舒适的高速铁路风驰电掣。如果你只去过北京、上海或深圳,可能会认定中国已经是一个富裕国家。然而,还有另外一个中国:那些贫穷的农村,几乎不为外人所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让旅行变得极不便利之时。在那里,厕所可能就是在地上挖出的坑,昏暗之中难以找到。女人们有时要敲碎河面的冰块才能手洗衣服。在许多村子里,大部分成年劳动力都已流向城市,在那里砌砖、送包裹,只能偶尔回来看看自己的孩子。“长时间离家的日子太难过了。”河北一名外来工人说。
斯坦福大学的斯科特·罗泽尔(Scott Rozelle)和加州的研究人员娜塔莉·黑尔(Natalie Hell)认为,在这些村庄中正酝酿着一场危机,可能会成为中国实现习近平共同繁荣梦想的绊脚石。三分之二的中国儿童来自农村,原因之一是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生养更多子女。而作为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农村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着实堪忧。
目前70%的中国劳动力都是非技术型的。他们能从事重复性的工厂工作,但随着工资上涨,这些工作将转移到越南等较贫穷的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迅速提高国民的技能,让他们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工作。然而,中国工人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等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同时也低于台湾和韩国等后来发达起来的地区在生活水平尚未超过现在的中国之时工人的受教育水平。
选段来自《经济学人·商论》二月刊《忧患在乡间》(Trouble in the country)
Ten Lessons for a Post-Pandemic World
《疫情后世界的十大教训》
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的《疫情后世界的十大教训》(Ten Lessons for a Post-Pandemic World)在开篇发出了唤醒众生的警告:这场疫情“是全新的,正在颠覆我们的许多日常模式和假定”。但他总结的教训基本上再度确认了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许多评论方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在担心的事:中美对峙、数字革命的威力,以及不平等的影响。
在这次走马观花的旅程中,扎卡里亚是一位经验丰富、头脑清醒的导游。一路上,他得出了一些明智的结论:城市不会褪色,因为城市生活的好处太多了;全球化并没有消亡,因为它太有价值了;专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要他们倾听非专家的话。
选段来自《经济学人·商论》一月刊《大图景》(The big picture)
直接订阅商论,双语对照阅读更多书评文章!
No Filter
《解密Instagram》
(中文版官方译名)
2010年在墨西哥一处海滩散步时,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听女友说在使用他新开发的照片分享应用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她用自己的手机拍出的照片不够好。回到酒店,斯特罗姆编写了一个快速解决方案:一个能把随手拍出来的普通照片变时髦的滤镜。他把这个滤镜加到一张抓拍的照片上——一个墨西哥玉米卷摊旁的一只狗狗。这是上传到后来这个改叫“Instagram”的应用上的第一张照片。有了10亿用户后,使用这个滤镜的照片已经无处不在。
那些挖到金矿的书呆子们的故事让人们一窥硅谷的离奇之处。一开始,斯特罗姆和他的联合创始人迈克·克里格(Mike Krieger)在露营途中用笔记本电脑修补错误,他们还接到了贾斯汀·比伯的电话,因为他忘了密码。后来,在把Instagram卖给Facebook的讨价还价中,一场关键的谈判在扎克伯格大宅的烧烤会上进行,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一边烤肉,一边吹嘘说这是他自己打来的肉,虽然他不确定到底是鹿肉还是野猪肉。斯特罗姆前往梵蒂冈说服教皇方济各(@franciscus)开设账号,这位终极意见领袖最后同意了。
这笔在当时难以想象的价值10亿美元的交易后来变了味。书中写道,在Facebook,“每一个行为……都源于对增长的虔诚痴迷”。作者不偏不倚,但相比和Facebook高层的关系,她似乎和Instagram的创始人走得更近些。新主人让Instagram刊登广告并赚钱,而一些早期员工原本想要建立“一个围绕欣赏艺术和创造力而打造的社区……结果却发觉自己盖了个购物中心”。斯特罗姆是个完美主义者,最初他会监督Instagram上的每个广告,还亲自编辑过一条,好让薯条看起来更脆。但在Facebook的人看来,他矫情又自命不凡。
Instagram的一位高管抱怨说,随着Instagram越来越大、越来越酷,Facebook开始表现得“像个姐姐,想把你打扮好了去派对,但又不想让你比她更漂亮” 。扎克伯格限制了Instagram的员工人数。他甚至因为它的新视频应用IGTV的logo有点像Facebook Messenger而生气。就这么过了六年之后,2018年斯特罗姆和克里格双双辞职。
在这个商业故事里还有几条支线。一个是Instagram如何模糊了个人分享和广告促销之间的界限。说唱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在2011年1月上传了一张自己喝着新品饮料Blast的照片,配文说“Blast爽翻天”,这可能是Instagram上发布的第一条付费帖文。至少在新冠爆发之前,金·卡戴珊向她的1.57亿粉丝发一条帖文能赚100万美元;超过二亿用户的粉丝数达到五万人以上,足以作为“人形广告牌”谋生。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表示,网红们在有偿发帖时应该声明。他们通常都不会。另一条支线是人们用来记录生活的应用如何变成了一个决定他们怎么生活的应用。
选段来自《经济学人·商论》2020年六月刊《照骗》(The camera always lies)
订阅解锁双语全文+图表+原声音频
您已阅读商论精选文章片段。点击下载《经济学人》中英双语App搜索关键词“carbon”双语对照阅读更多主题文章,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经济学人》
点此直接订阅即可同步解锁《经济学人·商论》发刊至今的30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2000余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并免费加入官方译者主理的商论英语学习社区(一年)。
【学生订阅特惠持续进行中】针对尚在校园的年轻读者,目前我们推出了学生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六折特惠。学生读者凭edu后缀的学校邮箱注册并填写表单,通过自动验证后即可以299元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全年,并免费加入英语学习社区。每天仅需0.81元,即可订阅一整年的《经济学人·商论》App+学习社区,解锁最新+全部往期内容,全方位提高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