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崩了:学生群体的“灾难”?

   日期:2024-12-27    作者:b1250951 移动:http://ljhr2012.riyuangf.com/mobile/quote/66207.html

□赵子恒(湖南工商大学)

12月12日上午,澎湃新闻报道,OpenAI证实其聊天机器人ChatGPT正经历全球范围的宕机,ChatGPT、Sora及API处于瘫痪状态。该公司更新事故报告称,已查明宕机原因,正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服务,并对宕机表示歉意。上午9时50分,该公司进一步更新事故报告称,正在继续进行补救工作。API和ChatGPT服务部分恢复,Sora仍处于瘫痪状态。

12月12日上午多位网友反映,ChatGPT崩了。有用户表示,手机端是正常的,但网页端确实崩了。“ChatGPT直接就打不开了,刚刚还是无法登录,现在好像直接就崩溃了,打开就是一片空白。”多位用户表示,工作大受影响,作业、论文写不下去了。

ChatGPT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M)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自主地从数据中学习,在对大量的文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后,可以输出复杂的、类人的作品。因其具有免费的、易于使用,并不断地进行学习等特征被广泛运用于学术界,获得学生、研究人员的一致好评。然而,ChatGPT的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受人工智能影响下,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在学生群体中出现“大导”是ChatGPT、“小导”是文心一言的戏谑言论,这恰恰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群体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正在对现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出挑战。

2023年9月28日,清华大学启动了一项新的试点计划——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清华大学基于GLM4模型开发的专属人工智能助教,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潜力,也表明人工智能并非教育行业不可明说的“禁忌”。作为教育界的“领头羊”,清华大学敢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创新运用,这为教育界,特别是其他高等院校在帮助学生摆脱人工智能依赖,提升学生自主性原创性能力等方面带来了几点思考。

其一,人才培养应走向全面综合发展,尤其是问题导向意识和创新能力。过去的培养体系是注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将现有知识体系通过卷面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人工智能的运用并不再像过去那样要求学生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创新和知识运用与联系的能力。因此,要转变过去的“科科必考”思维,注重现实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归纳问题的基础性认识,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创新性运用上。

其二,课程设计应趋于实践化。课堂化教学一直以来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惯用方法,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教育离不开一间教室。人工智能的使用是不可避免,其使用所带来的广泛数据信息当中充斥着大量“伪科学”,需要学生群体离开教室去现实生活当中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因为误导性信息使得认识与实践生活产生了偏差。这也是现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要求应届生摆脱“书本思维”,提升实践能力的现实需要。

其三,加快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功能正在因为人工智能的使用而被削弱。人工智能为学生群体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来源,学生不再依赖于图书馆资源和教师对于某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于个体或者某个具有共同特征小组的培养方案与模式。从过去世界观的搭建转变到方法论的学习上。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主性能力,摆脱枯燥学业任务促使学生滥用ChatGPT的困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