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国产品牌基本上都发布了各自的年度旗舰,从定位到售价,无一例外都是主打高端市场的产品。在华为被迫缺席的情况下,新的空白市场正在被其他品牌所占据,激烈的竞争也逐渐从中低端蔓延至高端市场。
纵观整个上半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2021年上半年季度,OPPO、vivo、苹果、小米呈寡头鼎足之势,华为退出前五。
2、荣耀手机破茧归来,用户关注度持续走高,未来潜力巨大。realme用户关注度同比增长最快,成国产手机发展速度最快品牌。
3、在保持中低端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国产手机继续冲击高端,价格超4000元手机用户关注度占比持续提升。
4、用户最关心的手机功能仍是影像和性能,对于影像和性能的关注度持上升态势,而对于机身外观、屏幕以及续航表现的关注呈下降趋势。
总得来说,尽管竞逐高端依旧是厂商们的目标之一,但份额毕竟有限,经过半年多“厮杀”,后华为时代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成型,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的变动。在这种相持的局面之下,如何突围就成了摆在厂商面前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份额被“瓜分”,华为退出市场前五
于国产手机而言,终极目标无疑是全面走向世界,开拓新的广阔市场。但在此之前,首要任务还是要在国内完成一轮轮竞赛,这种竞争压力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国产品牌之间,更包括以苹果、三星为主的国际品牌,尤其是高端市场方面,国产品牌的前行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21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及增幅排行榜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市场份额从去年的32%暴跌至10%,同比跌幅达到72%,市场份额在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排行榜中被归为“其他”类别中。
除此以外vivo、OPPO、小米、苹果四大品牌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vivo凭借23%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OPPO则凭借2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而居于第三,苹果的市场份额也增至14%,居于榜单第四位。
从数据来看,美国禁令对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方面,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受益于华为的下滑,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受美国禁令对移动芯片市场冲击的影响,华为高端手机面临着“无芯可用”的局面,其原有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正逐步被vivo、OPPO、小米、苹果等厂商瓜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荣耀手机虽然也受到美国禁令、从华为独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同比增幅也有大幅度下降,不过凭借包括系列、系列等多款新机的发布及对原有华为人才资源的整合,荣耀手机也进入到国内智能手机排行榜前五。
除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大跌以外,公众对于华为手机的关注度也有了大幅度回落。据ZDC显示,华为的关注度仅为7.54%,位居排行榜第六的位置。相比之下,OPPO、vivo、小米、荣耀等手机品牌的关注度则有显著提升;则凭借17.84%的关注度占比和6.06%的同比增幅居于排行榜榜首,紧随其后的,苹果则排在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iQOO手机和realme真我手机分别凭借39%和高达219.33%的同比增幅进入排行榜前十,成长速度令人瞩目。
整体来看,受美国禁令的影响,华为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和公众关注度均有大幅跌落。目前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暂时由vivo、OPPO、小米三家国产OEM厂商引领,品牌各自的公众关注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诸如iQOO、realme等手机市场新入局者也在不断成长之中。同时随着新荣耀的入局,未来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行榜还将迎来重新洗牌。
手机厂商冲刺高端见成效,用户对高端机型关注度上升
目前,手机厂商正在对高端市场发起的新一轮集体冲锋。华为的缺席,高端手机市场同样出现了短暂空白,这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继续冲击更高市场份额的机会。而随着手机厂商在研发方面的广泛布局和技术储备,积累了大量高价值专利,也为手机厂商涉足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ZDC显示,今年上半年公众对于3000-4000、4000-5000及5000元以上的机型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3000-4000元价位段,同比增长最为显著。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回暖、消费者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加之消费者对于手机外观、配置、体验等需求的日益提升,因而可以看到公众对于中高端手机关注度有了显著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产手机在品质、口碑等方面显著提升,如今国产手机厂商将深度布局高端市场的需求逐渐变为行动,高端机型在上半年新品发布中所占有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这一点从2021上半年新机发布节奏也能看出,各个品牌新品价位段分布相对均匀,但各大品牌发力高端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新发智能手机品牌中,华为、OPPO、vivo、荣耀、三星、一加、小米、红米均有旗舰产品推出,而在5000元以上价位区间内,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三星、一加均有布局。
综合来看,公众对于高价位段手机的关注度有了明显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用户对于高质量手机需求的提升。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传统意义上的中低端价位段产品尽管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增长趋势已经被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机型所超越(用户对3000-4000元价位段手机关注度同比增幅高于2000-3000元价位段)。可见,当智能手机质量提升时,伴随着手机价格的进一步上探,用户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升高。
随着时间进入下半年,上半年的手机热战已经拉下帷幕,在此期间,手机厂商也推出了一些出色的机型,尤其是以顶级旗舰为主的代表产品,凝聚了当下手机行业最顶级、前沿的创新科技,也成为了行业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根据ZDC数据调研中心显示,用户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性能、影像、屏幕、外观、续航几个方面,其中用户对于影像和性能的关注度持上升态势,而对于机身外观、屏幕以及续航表现的关注呈下降趋势。
不过从整个上半年来看,手机市场的主流技术领域并未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保持了在此前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整体态势。
聚焦手机影像
从关注度数据中可以发现手机影像功能是2021年最受用户关注的手机功能,在智能手机已经在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替代专业相机记录日常生活的背景下,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影像功能的要求也日益上升。因此,手机的影像功能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在近年来较为关注同时也提升较大的领域。
首先,高像素仍旧会是手机在影像领域的主要竞争点之一,尤其在同价位产品中,具有较高像素的同等价位手机将会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一点从用户关注度的变化就能看出,据ZDC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5000万-1亿像素手机新品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2.1%,用户关注度也同比提升了212.6%,高像素手机开始越来越多地获得用户关注。
而除了高像素以外,手机摄像头数量同样成为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部分。从双摄手机问世以来,后置多摄便成为了智能手机影像发展的一大趋势,并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升级以及愈发广泛的场景拍摄需求,多摄数量也从2颗升级到了3颗、4颗,甚至更多。根据ZDC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用户对于二摄、三摄的关注度略有降低,但对四摄关注度比例最高,且高于去年同期,提升显著。
很显然,用户关注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厂商的产品策略。无论是高像素手机还是多摄像头手机,上半年新品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厂商产品策略和用户期待是相符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影像关注度提升的同时,用户对于屏幕的关注度确实呈现下降趋势的。一方面,屏幕作为早期厂商竞争的焦点,已经率先完成了一轮“军备竞赛”,在这场竞赛结束之后,可以发现市场上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搭载了屏幕素质优秀的手机屏幕,虽然说手机屏幕技术仍然保持进步,但是由于其在观感上所带来的提升有限,因此其关注度数据呈下降趋势,用户更加关注对于使用体验提升更为明显的领域。
8GB RAM成主流选择
根据手机内存容量关注度数据进行环比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RAM还是ROM用户对于大容量型号的关注度都远超小容量机型。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6GB的RAM和128GB的ROM已经成为了用户选择的底线规格,8GB RAM+128GB ROM成为了目前最受关注的存储容量组合。
用户对于大容量存储组合的关注一方面是受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带动了大容量闪存价格下降,进而使得搭载大容量存储芯片的机型价格下降之外,另外一方面是受目前手机应用对于大容量存储空间需求的上升以及用户自身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所导致的存储空间占用上升,大容量存储组合的需求度也随之上升。
高刷新率普及完成
在智能手机屏幕平均素质得到了大范围提升之外,定位高端的智能手机产品也在不断追求屏幕素质的进一步升级。
在高刷新率方面,数据显示用户对于90Hz以上屏幕刷新率也在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90Hz和120Hz两个主流屏幕刷新率区间内,用户关注度均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随着千元级高刷新率手机的普及,安卓手机阵营基本以完成了90Hz及以上的高刷新率屏幕的布局。而伴随着OLED屏幕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屏幕在分辨率、触控采样率、色域、色准以及亮度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另外,适配屏下摄像头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各大手机已经屏幕厂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领域。
游戏手机崛起
2021年手机性能方面在技术层面上主要呈现出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手机主流SoC的性能表现不断稳步提升,同时其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芯片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在手机SoC性能和集成度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受制于手机芯片制程工艺进步的局限性,2021年的主流旗舰机型普遍在功耗方面遇到了较大的瓶颈。因此,在手机体积方面拥有较大优势的游戏手机目前在性能表现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性能表现优势,可以带来更为稳定且持久的性能发挥。
而据ZDC数据显示,尽管因为疫情原因888系列更新节奏比上代相比放慢,导致888相比865新品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整体888&888+新品数量整体要比865&865+要多,而用户对于高性能手机的关注度同比也有显著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游戏手机的崛起。
与往常不同价位段的机型均追求极致的性能表现相比,今年的不同定位的智能手机更加注重与自身定位相符的功耗表现,具备良好功耗表现的中端手机SoC受到了一定的欢迎。
另外一方面,在对于大多数用户手机性能过剩的背景下,今年手机厂商对于手机SoC的单一性能表现提升缺乏关注,手机厂商更加关注高集成手机SoC的附加功能价值,以帮助自身的旗舰机型增添更多的卖点。
计算摄影依赖程度加深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影像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智能手机机身空间和光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下,智能手机在影像方面的提升更加依赖计算摄影技术的发展。
目前,华为已经宣布推出了其最新的“计算光学”技术方案,该方案可以通过手机算法来拟补镜头自身的缺陷;苹果则继续坚持其已有的计算摄影技术发展路线,推出了智能HDR照片以及杜比视界视频解决方案,打造了自身闭环的手机HDR影像体验。与大力发展计算摄影的前两者相比,vivo在坚持发展计算摄影技术的同时也与蔡司进行了合作,希望从光学层面上改善手机的成像质量。
百瓦快充普及开始
2021年上半年相比去年有更多的百万级手机快充量产机型面世,整体而言在手机电池技术未能得到革命性升级的背景下,大功率快充技术依旧是智能手机解决续航问题的首选技术方案。同时在手机电池方面,各大手机厂商仍在坚持进行技术创新,期望提升手机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
“华为跌倒,各家吃饱”是对21年手机市场最好的简述。随着华为被迫缩紧市场,对于其他的手机品牌而言却无疑是利好消息。从数据来看,当前手机市场前五品牌除开荣耀外都迎来了一波较为显著的增长,无论是出货量亦或是市场份额对比去年都要“好看”很多。当然,如果我们具体到各自品牌得出的结论又各不相同:
vivo
在经历了稳扎稳打的2020年后,21年对于vivo来说是收获的一年。独立运营后的iQOO与vivo双管齐下,更细粒化的品牌运营和产品线布局让用户的选择更多,也更便于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相应的产品。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市场份额,从现有数据来看vivo对比20年同期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尤其是系列的发布,更昭显着vivo进军高端市场的野心。无线充电、2K屏幕、IP防护等功能的全面补齐+蔡司光学的深度联合发力影像功能让它更像曾经P系列的真正“传人”。
除开vivo X70系列外,vivo S系列、iQOO数字系列则刚好各自进行了两代产品的迭代。其中S系列偏重自拍和线下市场,而iQOO则主打性能旗舰与性价比机型。从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数据,vivo单单21年Q2季度出货就已超过1860万台,以23.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同比增幅23.6%。
OPPO
2021年对于整个欧加集团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加与OPPO的关系进一步拉近,渠道以及售后的逐步共享也意味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把欧加的三个品牌(OPPO、一加、realme)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而将目光放回到OPPO这一品牌,可以看出21年的它在产品线布局上更为精简。Find X3系列和Reno6系列两代产品分别代表了OPPO在高端和中端两部分市场的宰制力。
为我们带来了全链路10bit、10亿色双主摄影像系统、以及绝对抓人眼球的“不可能”的一体化曲面。影像系统上,双主摄设计和定制版大尺寸传感器,有效地提升了后置摄像头模组在多个焦段的成像质量。而首发搭载全链路10bit色彩引擎,不仅拉动屏幕和影像,还将色彩管理带到了转码、存储等环节,更是堪称革命性的提升。
而则继续在视频功能上持续发力,不但继承了其前辈的诸多优点,还在机身外观、人像视频、游戏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对于喜爱自拍的目标用户而言,+可以带来人像视频体验上的全新升级。
不过这两款产品分别发布于3月和5月,因此OPPO表现更好的时间是21年的Q1季度而非Q2。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根据报告数据,OPPO第二季度以1650万台的销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21.1%的份额,同比增幅17.3%。
以2021年上半年的趋势来看,“抛弃”了一部分市场的OPPO目光反而更加聚焦。产品线的收束并没有对OPPO的整体市场表现造成太大的影响,甚至让其单品的成绩更加突出。然而对比vivo的线上线下“双开花”,OPPO的成功似乎更多体现在其稳固的线下市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环境继续保持销量增长,同时与自家其他品牌作出足够的差异化互补而非互阻,或许是OPPO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米
虽然在中国市场上小米的出货量屈居第三,但当前的市场份额对于小米而言依然是“提气”的。得益于、红米K40两代产品的前后推出,小米一改去年无机可卖的窘境。小米11承接前代,通过小米11、Pro、Ultra三款产品成功上探至5000以上价位,进一步巩固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根据报告数据,小米第二季度出货量共1340万部,市场份额为17.2%;对比20年Q2的910万部和10.4%的市场份额,绝对称得上是巨大的提升。
另外,真正称得上让小米摆脱性价比之名的真正产品:小米MIX4才刚刚发售。是否能够真正摆脱这一“烙印”我们依然不能打包票。虽然小米已经完成了小米与红米的品牌定位分割,但是对于小米而言如何在未来真正做到树立高端的品牌形象仍然是摆在它面前的一大难题。
苹果
对于整个上半年完全没有任何手机产品发布的而言,依然能够牢牢占据在榜单前五绝对称得上傲人的成绩。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根据报告数据,苹果2021年Q2季度共出货860万台,占据市场份额10.9%。更重要的是,与之对比的2020年苹果至少还发布了一台。
当然,上半年从来都不是苹果关心的销售节点。在没有新品的情况下,上半年不错的出货量与国内几大电商平台的促销可能关系更大一些。无论是用户还是苹果本身,更多的注意力始终还是放在了下半年发布的iPhone13系列身上。
全新iPhone 13系列已于9月15日正式发布,新机搭载最新的A15处理器、并配备更高刷新率的屏幕、更高素质的影像系统以及更大电池,相较于上一代,iPhone 13系列总体变化主要集中在核心性能、屏幕、影像系统和续航等几个方面,价格方面也略有下降,性价比有所提升。
对于苹果而言,其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是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因为特殊原因本次市场前四都有了一定的增幅,但是苹果是其中增长最低的一位,仅130万台)。妥协的设计方案在为苹果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让iPhone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国内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的不断发力,严重侵蚀了苹果原有的市场份额。
当然目前iPhone13系列的市场表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也许这一次的“例行升级”却意外地吸引了足够的用户也未可知。毕竟苹果在多个产品领域的优势也让其在手机市场竞争中具备了其他厂商所难以比拟的生态优势。究竟是勇于创新“放手一搏”还是囿于机身设计继续保留基本盘不出错,可能才是苹果最纠结的抉择。
荣耀
2021年对于荣耀来说绝对是破而后立,迎来新生的一年。如果说年初的V40系列还留有不少过去的影子,那么首发骁龙778G的荣耀50系列和暌违多年重启的荣耀Magic3系列则无疑昭示着荣耀品牌的新生。
尤其是作为独立后首款旗舰发布的荣耀Magic3系列,作为首批搭载骁龙888+的旗舰机型也自然成了荣耀首个使用高通芯片的旗舰产品。除此之外,四主摄级别的后置影像系统和前置金融级面容识别都让荣耀Magic3系列在同级旗舰上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
不过由于荣耀Magic3系列毕竟刚刚发布,承担过去销售主力的荣耀机型只有荣耀50系列和此前的老机型。因此由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根据报告数据来看,荣耀Q2季度共出货690万台,市场份额8.9;对比去年来说依然有着不小的跌幅。
不过从此前荣耀披露的数据和市场的反馈来说,荣耀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相信未来这一段时间也会是荣耀快速恢复,进一步增长的高速发展期。不过当前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曾经丢掉的市场荣耀究竟能拿回多少,华为遗留下的用户又有多少能够成功转化?只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荣耀或许能够在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纵观2021年上半年手机市场的发展态势,对于整个手机行业而言都可以用一句“挑战与机遇并存”来形容。不过,着眼于未来,智能手机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依旧远大于机遇。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08亿部,同比下降20.8%。2021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74亿部,同比增长13.7%。得益于国内疫情减缓,经济向好,市场也得到了一定恢复,国民换机需求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相比上一年,2021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提升。
但逐年递减出货量也表明国内手机市场愈发饱和,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而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设备的需求也在放缓,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正在踏入瓶颈期。因此,对于各大厂商们而言,既需要守护好基本盘,又要寻找新的发力点,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而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突围而出,关键还要看各自品牌的产品实力和行业发展策略。
1、新技术呼之欲出,智能手机将迎新变革
智能手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目前在新技术上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缓慢,但不可否认,进展缓慢并不代表没有进展。事实上,过去几年,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这个行业,比如全面屏、潜望镜头、屏下指纹、5G芯片等等,而未来,随着屏下摄像头、折叠屏手机、液态镜头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手机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屏下摄像头:正处于爆发前夕
在智能手机屏幕向真全面屏的推进中,前置摄像头已经成为了最后的障碍。一直以来,为了容乃下手机前置摄像头,手机屏幕通常会保留打孔、水滴、刘海等异形区域。即便在真全面屏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短暂出现过采用滑屏、可升降摄像头方案的智能手机,但却因机械机构寿命短、易进灰尘、浪费机身空间等问题而放弃,并最终又回归到异形屏的发展中来。
眼下,打孔屏依旧占据主流,但无论打孔区域有多小,终究会影响屏幕的视觉效果,而屏下摄像头技术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屏下摄像技术是全面屏技术的一种新的延续,在保证屏幕完整性的前提下,隐藏在屏幕下方的前置摄像头也能正常工作,彻底去掉打孔、水滴等异形区域,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完整的屏幕视觉提体验,也正因为如此,各大厂商关于这项技术的研发一直表现得十分积极。
今年7月27日,中兴第二代屏下摄像手机中兴A30发布;
8月10日,小米首款屏下摄像手机小米MIX4发布;
8月11日,发布,并同样采用了屏下摄像技术。
而除了中兴、小米、三星已经有了量产机型上市外,OPPO也成功发布了新一代屏下摄像技术,预计不久之后便会有商用机型问世。
在屏下摄像技术的发展策略上,国内外厂商方案都采用了相对接近的研发思路,基本都是围绕屏幕像素排布、屏幕芯片、屏幕电路排布和自拍算法四个方面,通过减少屏幕像素大小、设立独立屏幕驱动芯片以及重新设计电路排布等方式确保前置摄像头可以获得更多光线,又能保持不同屏幕区域显示效果的一致性。同时,还会利用算法增强自拍时的画质效果。
眼下屏下摄像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新时期,预计接下来还会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参与进来,直至取代打孔屏成为新主流。目前之所以还没有迎来爆发时机,主要还是已经量产的机型未能真正解决屏下摄像在屏幕显示和自拍之间的平衡问题,未来一旦攻克,真全面屏时代也就不远了。
折叠屏手机: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折叠手机被视为5G时代智能手机将开辟的另一条全新赛道,也是智能手机未来几年内最有可能选择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比屏下摄像头,折叠屏手机产品就要丰富很多。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量产的折叠屏手机可以选择,三星、华为、小米、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了量产的折叠屏手机产品。而且产品迭代的进度也很快,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甚至已经迎来了第三次换代更新。除此之外,诸如OPPO、vivo等厂商也在加速在折叠领域的研究进度,预计短期内还会作为新玩家加入到折叠屏领域之中。
总体来看,市场对于折叠屏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尽管对比普通手机产品依旧小众,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普及机型,但它的出货量确实在逐渐变多,IDC甚至给出了“2021年折叠屏出货量或将突破100万台”的预测。
当然,在折叠屏崛起的过程中,依旧还有很多痛点问题亟需解决。首先,由于屏幕良率、铰链技术等复杂问题的困扰,使得折叠屏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作为最便宜的折叠屏机型之一,其售价也高达9999元,远高于传统机型,在折叠屏无法拥有真正的刚需优势之前,这样的高昂售价基本决定了它将不具备普及的可能。
除此之外,“应用生态”仍旧是阻碍折叠屏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一直以来,安卓智能设备都存在碎片化的屏幕设计问题,不同尺寸、分辨率、长宽比的产品也加剧了APP的适配难度,加之用户规模有限,这也导致应用厂商在面对折叠屏时很难会有一个积极意愿,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很难在折叠屏手机上获得应有的屏幕体验,那么折叠屏手机的“必要性”就打一个问号了?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布局折叠屏手机,无论是供应链还是系统、生态层面都会带来一些新的变革的动力。而伴随着厂商在这一技术上的续投入和不断探索创新,市场中还会涌现出更多成熟、实用的折叠屏机型,届时消费者不仅有了更多选择,还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体验到折叠屏产品,这对折叠屏手机的普及有着重大意义。
液态镜头和可连续光学变焦技术:移动影像新突破
影像依旧是手机硬件升级的主赛道之一,2021年更是多主摄的天下。
当手机从单摄到多摄,便衍生出了主摄和副摄的概念,不过很显然,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发展,现在单颗主摄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求了,双主摄、三主摄甚至更多的主摄正在成为新的流行趋势,升级重点也从由摄像头数量转为质量。
今年,系列上,主摄和超广角均采用了IMX766传感器,再加上镜头和算法的处理,理论上让手机的主摄和超广角有了相同的画质表现。同样的,还有、等机型上所搭载的三主摄影像系统,以及上的四主摄影像系统等,在保持多摄像头数量的基础上,这些机型通过采取更多单位像素面积更大、像素数量更高的传感器或更优质的镜组,以提升多场景下的成像质量。
不过,无论是双主摄也好还是多主摄也好,眼下更多还只是一种过渡方案,手机相机模组受限于手机本身的体积以及厚度,要想让手机在成像画质上更上一步,未来势必会大力发展手机摄像头模组的镜片工艺,例如传闻已久的液态镜头以及可连续光学变焦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会成为手机突破移动影像画质极限的关键助力。
其中液态镜头已经有了商业用例,目前由小米MIX Fold率先搭载,并将这项技术放到了长焦端,能让等效80mm左右的长焦端同时获得3cm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可连续光学变焦方面,OPPO在未来影像技术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连续光学变焦技术,可以实现在85mm—200mm焦段中进行无损变焦,带来真正比肩相机的变焦体验。
总之,未来影像变革将会是全方位的。影像系统也将逐渐从由一枚主摄多颗副摄的组合转变为多主摄共存,并从选择大尺寸传感器逐步过渡到对镜头模组的打磨上来,而随着液体镜头以及可连续光学变焦技术的成熟,甚至还会向着以更少数镜头取代多摄的方向发展。届时手机空间也会得到极大释放,智能手机也会迎来革命式变化。
2、从IoT到自研芯片,不断夯实的技术壁垒
随着5G时代的到来,IoT领域成为各手机厂商关注的焦点,一旦市场需求和整个生态系统成熟,必然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自研芯片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也是一个有利的机会。随着自研芯片进度的加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手机品牌也将迎来新的转变,这对重塑市场规则,掌握主动权有着积极意义。
构筑生态壁垒,IOT产品横向发展
当手机市场竞争趋向于白热化之际,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就需要开辟出新的市场。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小米OV,都将目光聚焦在了IoT领域。
于厂商而言,进军IoT行业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不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用户人群,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品牌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随着5G、Wi-Fi 6等技术的发展, 也为实现万物互联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伴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设备需求的增大,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大,IoT能够帮助厂商扩充产业链,保持利润增长。
但想要真正在IoT市场站稳脚跟,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寻求独特的切入点。目前来看,坚持IoT产品横向发展,继续构筑生态壁垒,依旧会是厂商们一贯坚持的道路,均是以手机为拓圈原点去出发,一步步补全智能穿戴、智能家电等其他IoT核心入口。
当然,尽管IoT 的爆发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大量玩家的涌入也造成了IoT 市场更加“碎片化”的事实,好在目前国内的IoT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增量阶段,尚未出现占据优势市场地位的巨头企业,因为对于大部分手机厂商而言,国内的IoT市场依旧是一个广阔的蓝海市场和巨大的市场机遇。
这种情况下,在增加硬件品类的同时,搭建好软件生态同样变得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通过开放的形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无疑考验着手机厂商整合和吸纳生态的能力。
深耕核心技术,自主芯片研发持续强化
市场局势变幻,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保证前进方向一定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厂商不断提升技术储备,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日趋同质化的手机市场已经难以刺激到消费者,厂商们需要探索出更高端更核心的技术,以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这种情况下,一直居于核心地位的“芯片”也就成了更大厂商的共同选择。
2021年上半年以来,国产手机厂商芯片自研大军日益充实。早在4月份,在芯片研发上沉寂多时的小米也发布了ISP芯片澎湃C1,事实上,小米踏足芯片自研的时间要更早,尽管此前“澎湃芯”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这也为小米积累了宝贵的研发经验。随后,vivo方面也宣布了自研芯片战略,命名为“”的首款自研ISP芯片已经在9月9日发布的X70系列上搭载亮相。
而OPPO也开始以“自研+对外投资”的方式加速布局半导体产业。过去两年时间里,OPPO持续发力自研芯片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大对整个国产芯片产业的投资与扶持,在半导体领域已投资多家企业。毫无疑问,尽管“造芯”面临诸多困境,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当然,无论是“赶鸭子上架”被迫为之也好,亦或者居安思危,主动出击也罢,对于国产厂商来说,造芯依旧会是一个需要坚持下去的长线战略,眼下各大厂商均是以从自身产品单点功能或者需求出发,切入了特定的芯片领域,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手机芯片竞争会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无疑考验手机厂商对芯片设计的理解能力,而这并不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技术资金,还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魄力和勇气。
最后有话说:
总体来看,在国产手机相继冲击高端的大背景下,华为的缺席为各大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新机遇。而在后华为时代下,国产手机品牌格局正式从“一超多强”逐渐演变为“多极并存”,再加上苹果等国际品牌的影响,手机市场竞争正趋向于白热化,预计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内,我们还会看见更加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