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红楼梦》里宝黛动武,《西游记》中悟空举枪,西门庆与潘金莲缘定三生,诸葛丞相喝红酒戴眼镜打电话顺带比个心……从四大名著到近年来观众熟悉的《甄嬛传》《还珠格格》等,一批热门国产影视剧集体遭遇AI“魔改”旋风。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此提示一出,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以“一眼知假”“娱乐而已”“大惊小怪”论之。
“魔改”一词指对某项产品进行大幅改造,AI“魔改”影视作品是毁经典、毁童年,还是轻松一刻的二度创作?给AI“魔改”上“紧箍咒”,这必要吗?
细看AI“魔改”视频,犹如一场新技术加持的“同人”“二创”狂欢。其中固然有创作者潜在的自我表达,比如对某些“意难平”结局的“手动”修复。但除了发泄情绪、满足臆想的心愿等,最普遍的“魔改”心理更多的是调侃、是解构、是颠覆——拒绝一本正经,反对严肃端正,甚至娱乐至上、不死不休。
正因此,对于有着泛滥之势的AI“魔改”风,许多网友初看或感新奇,细品之下颇多隐患。
知识产权层面,虽说当前的AI技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少产品能被一眼看穿其中异样,但这改变不了AI技术被当成新型侵权行为工具的事实,也很难洗脱侵犯影视剧著作权、演员肖像权的嫌疑。而且,随着时代和技术进步,不难预测,今后AI“魔改”国产老剧的视频完全有可能实现以假乱真,让普通人根本难以分辨真伪。那么到时候,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是否也有可能变得模糊、混沌?未来更年轻的观众是否会将错就错,拿“魔改”当经典?
国产老剧老电影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优秀的经典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正因此,篡改了原著内核的魔改不是创新,与原著精神内核背道而驰的“魔改”,无异于对经典的亵渎。试想,倘若唐僧从此流连女儿国,如何凭一份初心不忘的执念到远方、求真经、渡众生?后世又当如何理解流淌在中华民族历代志士血脉里那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信念?
AI魔幻手,能在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进行延展、想象、还原、构建、叙事。作为本身不带属性优劣的人类工具,它可以是良师益友,是动画片里哆啦A梦的四次元空间袋,是一桶无聊时的爆米花。但越是技术创新加速度的时候,越要警惕所谓创新的边界与技术的伦理。娱乐再创作可以天马行空,但须有底线、有敬畏,须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同时,作为创新手段,AI等技术也不该被如此乱用,沦为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背锅侠”。说到底,对于AI“魔改”不能仅是一笑了之,创作者、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都该保持一份警惕,用行动还文艺作品一片净土。这次的“紧箍咒”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