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蜜蜂”事件背后 更应该关注教育惩戒权

   日期:2024-11-26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ljhr2012.riyuangf.com/mobile/quote/4779.html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评论员 李萌

  11月17日,因“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走红的老师发视频称已经离职。视频中,老师表示,视频播放量过高,学生家长担心对孩子产生影响,自己第一时间下架视频,第二天到学校一直积极观察孩子的状态。但最终自己接到投诉,迫于各方压力,选择了离职。

  这位老师错了吗?评论区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一个达成“最大公约数”的观点是:积极管教和发短视频是两码事,错的不是给学生戴“小蜜蜂”,而是把学生“晒”到网上。

  其实,两方的声音都能理解。支持老师的,无非是希望其他老师不受影响,继续大胆管教学生;反对老师的,也无非是希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权。说到底,发声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

  一件小事掀起海量讨论,背后是公众对于落实好教育惩戒权的急切期盼,这才是这起“戴小蜜蜂”事件的真问题。

  从2021年3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施行,到今年4月中央发文明确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每次有关教育惩戒权的报道,都能引发公众的热烈反应。

  可以说,把“戒尺”还给老师,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共识。但落实到个体身上,还得靠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拿出指引,明确违纪行为与惩戒措施间的对应关系,给老师更多底气,也便于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和边界。

  “小蜜蜂”事件还提了个醒。短视频时代,学校和平台应当规范教育工作内容上网,注重保护学生的肖像权、隐私权,绝不能把孩子当作“视频道具”,变成“流量密码”。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在这场看似对立的大讨论中,我们其实正逐步走向共识,那便是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教育惩戒权的边界——一切为了孩子。

“戴小蜜蜂”事件背后 更应该关注教育惩戒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