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与对策

   日期:2024-12-26    作者:cxj8618 移动:http://ljhr2012.riyuangf.com/mobile/quote/45531.html
内容: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新闻行业面临全新的变革。信息技术给传统新闻带来新的生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渗透,新闻业已具备智能化、自动化、场景化等特征,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体验,让用户享受不同类型的产品服务。然而,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对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带来一定的冲击、从业人员面临职业危机等。新闻从业人员需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扬长避短,合理规避风险,共同探索新闻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积极影响

  1.内容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日益频繁,且已基本实现机器人写作,能够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比如,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由机器人撰写的新闻在短时间内发布,新闻中包含震中、地形、相关参数等大众关注的信息。以往新闻报道主要由记者和专业机构负责,近年来,新闻生产模式发生变化,除了专业生产外,还包括用户生产和机器人生产。简而言之,职业媒体人不再是专属的新闻生产者,受众也可以生产相应的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完善,机器人撰写新闻成为现实,并且日益普遍。

  纵观全球新闻生产模式,现已逐渐迈向技术整合方向,人工智能与传媒融合已是大势所趋。ChatGPT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自动生成内容新阶段。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能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自动生成报道内容。越来越多的媒体制定并推出生成式AI计划,比如美联社、路透社、华盛顿邮报等国外主流媒体已开始使用ChatGPT等AI工具,一方面可以制作新闻内容,另一方面为受众提供个性化产品。在国内,由百度开发的“文心一言”也被澎湃新闻、广州日报、上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接入。虽然目前机器人写作在业内尚存在质疑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写作可有效提高专业内容的生产效率,尤其在突发灾害、财经新闻等报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能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减少重复工作的频率,让专业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度报道等工作中。

  2.场景化与智能化推送

  在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得到精准洞察,媒体会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推送相应的信息和服务。在不同场景下,人们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用户所在的场景进行分析,就能实现新闻内容与用户智能化匹配,使用户随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新闻分发日益个性化

  在传统报纸和电视新闻中,编辑首先对新闻的价值进行分析,再结合媒体定位对稿件进行筛选,人工判断占据主导地位,编辑更多考虑到大众的共性化需求,而非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分发机制和推荐日益个性化,这是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创新。新闻机构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进行智能化推荐,实现个性化新闻定制。

  4.带来沉浸式体验

  将VR等技术与新闻行业相结合,可为用户创造逼真的新闻情境,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纽约时报的VR新闻《无家可归的孩子》,为用户创造逼真的场景,使用户能够深刻体会到孩子无家可归的无奈。这种技术与传统电视直播有所不同,观众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现场感。湖南广电运用沉浸式XR虚拟录制系统,采用数字孪生、动态捕捉等技术,只要提供相关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加一块L形屏幕,就可以把新闻主播置身到任何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这就说明,引进VR、AR、XR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使用户从多个角度感受新闻事件,进入新闻场景,拥有沉浸式体验。

  人工智能给新闻媒体带来的挑战

  1.信息茧房与隐私泄露

  在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隐私可能会面临泄露。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对用户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这样就能结合其需求为其推荐新闻,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但这样一来,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产生信息茧房。因此,新闻从业人员既要认真思考如何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避免信息泄露;也要防止信息茧房,避免用户将自己的信息需求固定在某一领域。

  2.内容同质化且缺乏温度

  机器人进行新闻写作有固定的模板,只需嵌套信息即可,这就会导致新闻内容出现同质化现象。机器人写作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人性化色彩,无法进行现场报道,内容缺乏温度,难以保证公众与新闻内容产生共鸣。与新闻工作者相比,目前机器人还不能完成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比如涉及复杂的社会事件报道,机器人就无法完成。在新闻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新闻写作要始终表现人文关怀,凸显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用不一样的角度撰写和制作新闻。这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坚持的原则。

  3.内容把关难度增加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新闻更加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媒体对信息进行审查时会面临一定的难度,除了要对文字进行识别,还要对视频、动画、虚拟影像等产品进行识别。如今,媒体主要采用机器算法,用户在信息茧房里自娱自乐,逐渐减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用户群体进一步划分,彼此交流减少,导致舆论引导难度不断增加。目前,算法推荐技术更多会以迎合受众需求为主,若不对其进行干预和指引,就会导致重要新闻日益边缘化。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但也会导致从业人员对技术盲目崇拜,在工作中过度依赖技术,不仅不利于激发从业人员的创造力,还会降低新闻内容的质量。

  4.新闻从业者产生角色危机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角色危机。许多基础工作正逐渐引进人工智能技术,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从业人员面临更严苛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善于进行数据处理,娴熟使用技术手段。目前,虽然国内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但在新闻领域仍然缺乏兼具新闻知识、技能和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新闻从业人员要认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避免被时代所淘汰。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业的创新路径

  1.转变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

  目前,部分传统媒体对人工智能了解有限,没有意识到新技术对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依然坚持传统观念,采用传统方法,导致自身竞争力减弱。如今,新闻数据化格局已经形成,部分新闻工作者依然停留在传统工作模式,缺乏明确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转变思维方式,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提高媒体竞争力。要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仔细分析信息关系的变化,掌握变化规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促进新闻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区块链新闻、VR游戏新闻等。同时,要致力于变革新闻文化生态,把握新闻演变规律,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将技术作为新闻生产的辅助工具,融入人机协作理念,以此实现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掌控。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从业人员要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利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新闻内容创作能力,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实现对新闻的精准分发。

  2.创新和改进新闻生产机制

  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相对固定,业务流程不能与时俱进,在人工智能时代,要与互联网头部平台展开合作,重新构建新闻生产流程。传统新闻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较少,很难提高媒体的竞争力。为了改变现状,需对新闻生产机制进行改革,引进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运营部门,促进人工智能与新闻实现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生产流程。要构建融媒体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整合,重视对数据的挖掘,打造完善的大数据管理体系,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与质量;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人才,融入人机协作模式;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新闻业迈向智能化。

  3.提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行业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在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新闻从业人员要善于挖掘媒体资源,将其与大数据相结合,构建全新的媒介数据生态,对传统产品形态进行创新。比如,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融入图片、语音、视频等元素,采用语音和视觉交互技术,营造不同的场景,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只有将智能化技术与新闻内容相结合,促进彼此实现无缝对接,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内容相适应。

  媒体要善于利用爬虫技术对全球经济资讯进行抓取,以此形成专业的分析文章;在进行新闻采集时可以采用自动化检测技术,同时要考虑算法所带来的偏见,要在新闻伦理价值的框架内,对算法进行独立控制,加强对算法机制的审核,使其得到进一步优化,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要制定与媒介伦理相关的规则与标准,避免用户隐私泄露,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确保所有智能产品均能溯源。面对版权问题,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尤其要重视人工智能新闻版权问题。要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测评体系,明确测评指标,为打造高品质新闻奠定基础。

  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助力新闻业发展

  第一,机器人撰写的新闻很难引起受众共鸣。新闻之所以能够引发人们思考,主要是其充满感染力,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但机器无法体会到人的复杂情感,很难撰写出充满人文情怀的新闻。第二,调查不到位。撰写调查类报道时,记者通常要深入到现场进行调查,对事件背后的真相进行全面还原和揭示。与之相比,机器人很难融入社会之中,也不具备深度沟通的能力。第三,缺乏创造力。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具备理性思维,但在处理联想和直觉类等问题时,尚缺乏足够的能力,很难写出充满创意的新闻报道。第四,缺乏深度思想。新闻媒体承担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如实记录事实,还要对舆论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报道者选择独特的角度,融入自己的思想,目前机器人并不具备这一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是新闻活动创新的主要方向,新闻从业人员要善于创新,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一是要提高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比如在下棋时,机器人往往具有比较高级的棋法,但它们却很难对高级的哲学有很好的理解。面对多变的人类生活、复杂的人类情感,人工智能算法很难做到全面理解,因此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机器无法与人相比。新闻记者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学习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出富有思想情感的新闻报道。二是要提高新闻报道的人情味。人工智能在撰写新闻时有一个突出问题,即内容往往缺乏人情味和温度,尽管机器具有高度的理性态度,能提供精确的数据,但却忽视了人性的独特。新闻从业人员要保持理性思维,善于在新闻中展示人性情怀,写出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新闻作品。三是提高新闻报道的创意性。当前,人们对新闻报道形式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不希望阅读大量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感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拥有良好的视觉体验和有趣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从业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构建专门的互动平台,促进新闻与受众有效互动。

  结语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