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喜欢收录什么文章★容易收录/来合作,百度软文怎么发布

   日期:2024-12-25    作者:u11xu 移动:http://ljhr2012.riyuangf.com/mobile/quote/11966.html


百度喜欢收录什么文章★容易收录/来合作,百度软文怎么发布

下一篇文章内容预览:


互联网巨头无处不在,看似没有创业机会,其实不然。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人,巨头只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人体不只是重要器官,巨头看不到的细节中还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有些产品甚至过于庞大、臃肿,为了平衡整个平台,无法为一个可以深耕的群体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我们的垂直产品可以为这个群体建立独立的服务,深耕。

每个人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眼光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对不同产品的理解也不同,所以一个产品的成功往往不可复制,但思路基本是可以互通的。所以本文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我2012年创办的产品案例(该产品2013年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效果极佳),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文章共分为五段,具体如下:

1. 发现潜在市场

2.市场调研与分析

3. 产品规划

4. 产品运营策略

5.项目经验总结

1. 发现潜在市场

2011年,我在无意中浏览互联网新闻时,注意到了“海淘”(行业术语为跨境电商)这个词。出于新奇和好奇,我开始进一步了解这个词。由于当时还是一个早期市场,市场数据并不全面,很多第三方数据中心和咨询公司网站都没有专门的数据报告,就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是在2012年下半年才开始有跨境电商的相关数据报告。因此,2011年的数据非常难找。这也间接说明这个市场是一个蓝海领域。一个领域的数据如果很全面,也意味着竞争很激烈。

确定领域方向后,我开始利用SEO知识挖掘该领域的相关关键词,然后利用这些关键词查找相关资料,比如海外购物、海外购、代购、跨境电商等关键词。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前一年的报告中2010年(2011年2月发表)首次出现了跨境、代购等关键词,但没有详细的市场数据。在政策环境介绍中只提到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的通知》,主要内容是提高网络代购成本。虽然这个资料中提到的政策环境是提高代购成本,但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代购的热情并未减弱。因为虽然新政策提高了运费等各方面的成本,但相对于国内商品的价格还是有竞争优势的。此外,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对商品特别是保健品、母婴用品品质存在信任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进口商品、亲自从海外购买海外商品。

我搜索到的政策、新闻、数据都不如我搜索到的竞争对手和用户。上面介绍的政策、指数走势只是表面数据,数据不能作为唯一依据。这些信息只是我在搜索和了解这个领域时获取的信息。最终决定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是,我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了竞争对手,联系到了用户。

2. 市场调研与分析

在我发现市场的时候,我搜索的政策、新闻、数据都只是帮助我了解市场的辅助信息。因为早期市场数据有限,可收集的信息很少,所以我只能简单分析一些环境和竞品。在分析环境和寻找竞品的过程中,我搜索到了这个领域的两个标杆产品,分别是“海淘E购”和“55海淘”。

首先是代表性网站“海淘”,2009年由个人站长创办运营,采用开源程序搭建,是国内最早服务海淘群体、历史最悠久、品牌最响亮、用户最多的网站之一。推广方式偏向SEO和口碑传播,盈利方式主要有广告、转载区合作、品牌渠道合作等。

第二家是“55海淘”,2011年成立,以公司形式运营,一开始也是社区,但和“海淘”竞争了一年,没什么进展,一年后转型做购物返利网站。这也是最早提供海外购物返利的网站,基于开源程序搭建,开发了扩展功能返利。以返利为主营业务,推广方式为百度付费推广,主要盈利方式有返利、导购、广告合作。

在市场开拓初期,通常没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源来帮助我们进行市场、产品、运营、用户等的深入分析。在市场尚未成熟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竞品分析通常只能了解一些简单的产品运营情况。虽然缺乏分析切入点,但好在这两款竞品有一个共同点:都倾向于社区运营,这为我提供了市场分析的切入点。通过查看社区中用户群组的互动和话题,我可以有效了解用户的关注点和抱怨点。

通过分析用户互动和话题,我发现了一些用户需求,包括海外购物教程、商家导购、产品代购、购物返利、包裹转发等。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些需求是有市场前景的,但以我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模式很多都有相应的技术和市场成本,并不符合我当时的运营环境和战略方向。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以及和相关朋友多次见面、谈论跨境购物后,我对海外购物领域更加看好。虽然看好,但是很多模式都有进入门槛,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最终决定先做一个产品积累用户,然后再继续深入这个领域,慢慢等待大机会。

由于市场上两款标杆产品均偏向社区运营,因此我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社区产品和社区用户上。我了解到海外购物用户群体与国内购物消费者不同,该领域入门学习成本高,购物周期长,正因为这个特点,用户群体容易产生学习和交流的话题。并且通过分析海外购物订单和海外热销产品发现,海外购物群体中存在大量购买母婴产品的消费者。而在这群母婴用户中,妈妈占比最大,女性对话题有着天生的天性,这进一步增加了该领域的社交需求。

3. 产品规划

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分析,打造学习型购物社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由于社区是具有关系链属性的产品,因此很容易产生粘性,从而提高用户留存。除了社区或社交产品外,其他单品或服务很容易被复制和超越,而以社区为基础是一种攻守兼备的策略,可以提高市场竞争的门槛,构建宏观跳板,为后续发展提供积累。

虽然这是个好模式,但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我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别人早就在做了。在海淘领域,社区(海淘)这种成熟的产品已经存在,并且发展了好几年,建立了标杆效应。而且社区是一个很难营造人气和氛围的产品模式,在已经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很难超越前者。而且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都是标杆网站,已经为后来者建立了进入壁垒。

相比其他海外购物模式,学习产品的信息内容,也就是学习资料(教程/攻略)更容易收集和编写,用户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话题也更容易回答和产生互动。不过这个模式已经有标杆产品了,进入门槛很高,所以想尝试探索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突破。

为了避免正面竞争,我必须找准新品的定位,走与竞品不同的方向,展开差异化竞争。通过观察,我发现“海淘”网站上最活跃的板块是“特区”,这是一家美国B2C电商网站,面向全球销售天然产品,品类涵盖保健品、母婴用品、清洁美容、杂货、运动健身、家居用品、宠物用品等。除了品类齐全,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中文购物界面,支持官方直邮中国,因此成为海外购物群体的入门级购物网站,母婴用品非常受欢迎。

竞争对手“海淘”作为一款综合性产品,需要全方位服务用户,很难精准到某个垂直点。看到竞争对手中活跃度最高的功能服务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可以单点突破,先在一个点进入,再慢慢辐射周边的点位。随后我进一步调研发现,如果把这个最活跃的点位做成独立产品,活跃度足以支撑一款产品的生存和扩张,而且我还发现中文顶级域名(.cn)并不在官方手里,而是在域名市场公开出售。于是决定从那里入手,买下域名,并根据用户群体规划垂直社区产品。

我的产品规划结果是以海外购物领域为战略方向,以华人社区为产品定位,将用户群体分为三类,分别是客户群体、海外购物消费者、潜在海外购物用户。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是做为华人消费者的华人交流平台,提供学习、交流、互助、导购、交通追踪等服务。产品的优势有:

该域名不在官方手中,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这将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入门级的海淘网站,它会是海淘群体的入口渠道,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小小的上游。

购物这个话题非常活跃,而且分离出来之后,还可以培育成一个独立的产品。

华人社区更加细化和专注,在竞争上能与综合性竞争对手有所区别。

中国社区只为客户服务,可以为客户开发很多产品功能和服务,比竞争产品更有针对性。

在确定了产品方案之后,我就从域名所有者手里买下了域名(“海淘”域名也是从另一个卖家手里买来的,卖家以为我是湖南卫视“杜海淘”公司的,后来海淘行业火了,我也把域名卖了),搭建了基于X开源软件的第一个中文社区版本。

4. 产品运营策略

从最初的想法到第一版方案,再到之后的迭代升级,最终产品确定了稳定的定位和服务架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的运营策略基本没有变,主要有五点,分别是SEO、品牌/口碑营销、利润分成运营策略、引入客服、深化服务。

(1)搜索引擎优化

SEO是英文缩写,中文意思为“搜索引擎优化”。SEO是指对网站进行内外部优化,使网站符合搜索引擎排名要求,提高在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排名,并为网站带来精准用户,获得免费流量,并产生直接销售或品牌推广的过程。

搜索引擎优化是网站产品常见的推广方式,通过优化关键词在百度的排名,吸引目标用户到自己的网站,比如搜索“教程,优惠码”等关键词,由于网站垂直细分程度足够高,精准词排名优化难度不大。

(2)品牌/口碑营销

因为我的产品定位是服务客户,而且我购买了域名,把品牌形象打造成专业的购物、交流平台。

当时的网站介绍是:华人社区是为了华人客户与企业更好沟通而搭建的社区平台,可以及时反馈建议、获取优惠、在线咨询、关注潮流、交流购物等。

因为垂直的专注,以及提供很多购物沟通策略和工具,比如详细的图文视频教程、优质的产品推荐、便捷的快速查询、即时的咨询解答、清晰的税务讲解等等,我们很快吸引了大量客户,特别是在我提出利润分成运营策略之后,基本上品牌和口碑都树立起来了,也促进了用户的留存和活跃度。

(3)利益分享战略

官方有优惠码奖励制度,中国消费者称之为折扣码。这是一个所有会员都可以参与的CPS模式,通过推荐新会员使用自己的优惠码,新会员可以获得10美元的折扣,而推广者可以获得购物返利(可提现)。这个奖励制度和国内淘宝、京东联盟等商家的模式是一样的,国外亚马逊、6PM等商家都有这样的机制,是一个互利互惠的推广方案。

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我没有推广自己的CPS链接(不看眼前利益,而是着眼长远发展),而是把机会开放给所有社区成员。我通过社区的积分机制搭建运营体系,成员通过在社区活跃(互动或回答别人的问题)、发精华帖(分享购物心得)等方式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在社区重要位置展示自己的CPS链接(用积分租摊位),从而获得返利收入。

展位是独立页面(购买X Grid 插件),通过SEO优化,当人们搜索“优惠券”等折扣、促销相关关键词时,我的网站排名靠前。另外,我还禁止会员在帖子中推广自己的优惠券,如果要推广,只能活跃或发推荐帖,然后赚取积分,用积分租一个格子做推广。

因为这样的机制,社区积累了种子用户,积累了大量有用、必要的数据,提高了活跃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氛围。

(4)引入客户服务

在中文社区成立之前,中国市场代表已经在各大海外购物社区里解答顾客的问题,我建立社区之后,就第一时间联系他们,把他们介绍到社区里来解答顾客的问题。

我做产品的原则是宁可自己麻烦,也不给用户麻烦。我也把员工当成用户,所以不会只介绍客服就完事了。我还要减少客服的麻烦。

由于中美时差的原因,客户向美国客服提出问题后,一般会延迟一到两个工作日,甚至更久。因此我在社区中设立了“客服咨询”板块,让所有客户的问题都能得到即时回复。

由于社区的活跃度和交流氛围,再加上利益分享的诱惑,通常客户发的问题五分钟内就能被社区成员解答,很多问题直接就能解决。然后我会在每天凌晨处理每一个客服咨询帖,对已经解决的标注最佳答案,未解决的再处理。最后我会把未解决的整理成邮件发给美国客服。经过两次处理和筛选之后,客服手里基本上就只剩下几个问题了,所以客服也会很快处理,一般在国内凌晨之前。

因为如此高效的处理速度,加上能够直接处理售后索赔和退款,立刻和客服邮件沟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口碑和品牌迅速传播给更多的客户。甚至几个月后,客服直接在邮件签名中放上了中文社区的链接,对社区的进一步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深化服务建设

为了提供更加细致的垂直服务,我还规划开发了三个子功能。

1、产品百科:基于wiki的产品,由用户翻译、编辑、审阅的中文产品数据库,解决了海外产品没有中文介绍的问题,由于是基于wiki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效率。

2、智能购物:在海外购物市场发展的初期,中国海关限制非常严格,个人B2C订单有金额、重量限制,所以我们在原有购物网站基础上开发了智能购物插件,帮助用户合理下单,生成合理的购物清单,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3、明星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以为代购或者媒体推广的品牌就是优质品牌、国外知名品牌,其实这是认知误区。因此策划了明星产品内容模块,以明星、明星的优质消费笔记为核心内容,通过UGC模式分享、浏览明星、明星的同款、推荐、代言产品,让消费者和粉丝通过明星、明星了解优质产品。同时以标签、相册等形式体现使用场景,用互动评论呈现社交点评效果。

5. 产品体验总结

中文社区创建于2012年1月20日,一年后在活跃度、发帖量、留存率等方面全面超越其社区竞争对手,很快跻身海外购物社交平台第一,超高人气和良好的交流氛围。短短一年时间,成为中国市场除付费广告外最大的自然流量入口。凭借出色的数据表现和导购能力,2013年3月被美国母公司收购(我也加入工作)。

社区累计自主发展用户60万(含微博、微信),发表帖子1200万条,精华分享帖2万余条,通过社区解答海外消费者购物问题6万余个,2014年高峰期每日独立访客约10万人次,每日帖子约1万条。

虽然2017年之后我就不再负责这个社区产品了,但是我也从这个案例产品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低成本、差异化

市场竞争是一场持久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低成本和差异化,本质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和差异化的体验去满足同一用户群体的需求,最大化用户的效率。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低成本不代表低质量,第二,千万不要用高成本去运营一个小众需求的产品。

(2)冲动行事,不做计划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产品研发亦是如此。但战略规划往往是一个“胖”计划,无论规划得多么周全,肯定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随着产品的上线,我们会收到越来越多的数据、用户反馈等,对市场和产品的认知也会越来越立体,只有这样,产品规划才会更加切合实际。

在《如何》一书中,作者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说明,不要因为计划错误而相信策略。这就是中国谚语“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意思。我在这个案例和其他产品中获得了非常相关的经验。

虽然不要求有战略规划,但是产品还是需要一个战略方向,然后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规划短期的产品解决方案,适应每个阶段的变化。

(3)产品与运营密不可分

我经常说产品和运营密不可分,两个岗位只是职责上的专业知识深度不同,产品经理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产品方法,了解相关的运营数据,只有懂运营才能更懂市场。

做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要思考:谁会用?用户在哪里?如果他们不用我的产品,他们会用什么?如果没有人关注我的产品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让用户关注我的产品?

(4)在开发产品前提供客户服务

产品服务于用户,客服同样服务于用户,产品经理要有客服的心态和方法,这让我们能够从最前沿的角度感知用户的顾虑和抱怨。

(5)麻烦自己总比麻烦用户好

产品经理宁可麻烦自己,也不能麻烦用户。用户可以用脚投票,随时离开产品,但产品经理离开产品就意味着失败。所以我们要“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设计”,关注用户目标而不是用户要完成的任务,尽量避免增加过多的步骤或任务,让用户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比如案例中提到的“客服咨询”环节的策略,如果我们把麻烦留给双方(消费者和客服),就很有可能造成双方的用户流失。再比如,在工作中,有些产品功能的逻辑可能比较复杂,如果梳理清楚,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但如果我们偷懒,那么最终麻烦还是留给了用户。

(6)世界上没有新的需求,只有满足这些需求的新方法。

地球上没有新的需求,我们现在发现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只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新方式。这也是产品思维的差异化延伸,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做了一个领域,就不再做了,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去满足同样的需求。

(7)极致体验

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只是抓住了一个刚性需求点,然后将这个点最大化。

(8)结论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想法,而想法需要互联网行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产品领域具体的知识的积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