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无形式艺术(法:Informel)
开端
主要是1950年代前卫艺术的一个抽象绘画潮流,informel是法文中「不定型」的意思。
塔皮埃斯,<泰特和床>,2006,图源网络。
法国艺评家米歇尔·达比耶(Michel Tapie)在1952年与巴黎策展,展名为「带着无形式意味的物品」。出版相关的小册子《另一种艺术》,宣告无形式艺术运动的开启。
正确来说,这个潮流的名称应该是art informel。
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以强烈感情表现为特征的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等画家们相继发表作品,是无形式艺术的起源。
尚·杜布菲,
受到他们作品的冲击,达比耶后来接触各类作品,包括表现主义、美国战后的抽象绘画,终于归纳出结论,他认为战后广泛的抽象绘画发展,能够总括在「不定型」的这项特征之下。
他所策划的展览,可以说是邀请了「另一种艺术」的艺术家参展,横跨了各个领域。
在主要的著作《另一种艺术》中,达比耶还提到量子力学,并强调艺术和科学的并立,同时也重视精神性。
和这个潮流的主要画家之一杜布菲所提倡的原生艺术(注1)之间,具有共通性。
让・杜布菲, <PARIS PLAISIR II>,图源网络。
这一派诸多作品中所呈现的强烈情感表现,称为「热抽象」,而以几何造型为特征的构成主义等,则是「冷抽象」,这两者常被拿来对比。
此外,因为 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等画家的作品特征,像是画布上布满油彩斑点(tache),所以也常被称为点彩派(Tachisme)。
乔治·马修,<无题>, 纸本水墨,65 x 49 cm,1959年,图源网络。
后来达比耶以新设的史戴乐(Stadler)画廊为据点,致力于转介更多艺术家,无形式艺术也获得更多艺术家的认同,并在国际间引起回应。
在日本,当时旅法的今井俊满、堂本尚朗等人也扮演推动运动的重要角色,艺评富永惣一(注2)等人也积极介绍这个潮流。
1957年,达比耶等人访日,和具体美术协会(注3)进行交流。
包括在百货公司顶流进行公开创作等活动,这次的访日造成「无形式艺术旋风」。掀起热烈话题。
另一方面,达比耶等人也受到禅道思想、书法影响。
斗争
不过,无形式艺术的风格和方向性,和同时期席卷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关键词100(系列)抽象表现主义有许多重叠的地方,也有不少共同的代表画家。
因此,形成艺术主导权的斗争,争夺哪一方的概念才是「世界标准」。
结果,美国的影响力获胜。
1960年代以后,多数人认为抽象表现主义是战后抽象绘画的主流,而无形式艺术则是欧洲的支流或地区性潮流。
同时,欧洲新时代的新艺术潮流逐渐抬头,无形式艺术便逐渐淹没在这些后浪中。
不过,它仍是代表1950年代的重要潮流。
注1:“原生艺术”一词来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1945年,正在寻找创作可能的杜布菲应瑞士洛桑市之邀,到瑞士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个精神病医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回到法国之后,他提出原生艺术(ArtBrut)一词,继而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探索。
注2:日本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注3:这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组织,该组织在国际上有较高的认可度,Gutai在日语里是“化身”或“具体”的意思,这是日本的一个前卫派团体,成立于1954年,他们坚信观念胜过形式,彻底否定了传统艺术,并想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鼓励“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探索人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其激进的思想和方法影响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行为艺术和概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