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渐行渐远的古运河——专访《大运千年》纪录片总导演陈举

   日期:2024-12-28     作者:y71q8       评论:0    移动:http://ljhr2012.riyuangf.com/mobile/news/10971.html
核心提示:“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古运河,是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区的骨干脉络,是中原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大运河以三千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古运河,是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区的骨干脉络,是中原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大运河以三千里的里程,穿越豫境,横贯中洲,托举起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起强盛,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完成对沿岸城镇街衢、村庄舍落的文化塑造之后,又悄无声息,隐埋于中原大地。

鸿沟底定,汉河楚界,浩荡河山,英雄辈出。古运河流经中原大地1500多公里,历朝历代都有哪些英雄人物来过这里?两岸沿线都留下哪些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如今已隐身历史洪流的古运河,正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发掘。

由河南鹰展科技有限公司精心制作,河南省文联和河南大学联合摄制的系列文化纪录片《大运千年》第一季(六集),于2024年2月9日在爱奇艺盛装上线,目前已完结,这也是首部中原大运河纪录片。

纪录片总导演、制片人陈举带领团队,跨越3000公里古运河航程,链接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市,用镜头钩沉中原古运河浩荡历史。

近日,正观新闻记者专访陈举导演,畅聊《大运千年》纪录片拍摄背后的点点滴滴,再次回顾古运河开凿的大开大阖、两岸人民的大喜大悲、重要历史人物的大壮大美……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梳理运河考古,盘点运河人物

记者:首先还是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大运千年》第一季六集作品的主要内容。

陈举:我们这部纪录片叫《大运千年》,副标题是“中原古运河历史文化钩沉”。所谓的“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主要包括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苏皖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等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中原地区可以理解为整个北方地区或中国。

古运河流经中原大地1500多公里,运河两岸沿线留下诸多深入肺腑的动人故事。《大运千年》第一季作品6集×43分钟,以“中原古运河”为创作主题,进一步梳理中国大运河的发展脉络,借助运河考古、运河典籍、运河人物等,史实展现中原古运河的大开大阖,为重新定义中原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提供思考。

第一集《古沟烽烟》——一条鸿沟,讲述中原古运河的起点鸿沟的前世今生。鸿沟作为中原古运河的起点和原点,全景开启了中国古运河的大时代序幕。在鸿沟文明的辐射和影响下,大秦帝国在关东地区以十年之功修建了闻名世界的郑国渠,为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建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集出现的两个历史人物商鞅和郑国,都是后来为秦统一六国的千古功臣。

第二集《天汉津梁》——一座古桥。始建于隋代的天津桥,横跨穿城而过的洛河上,被誉为“天子的渡口”,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第一座浮桥,它见证着古代大运河的兴衰荣辱,见证着运河之都洛阳带来的盛世,连接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更迭。这一集出现了大隋朝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建筑大师宇文恺、毁誉参半的隋炀帝杨广,不客气地说,没有他们的出现,就没有后来的隋唐大运河的盛世宏图。

第三集《三彩诗话》——一捧古瓷。位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河南巩义,是唐三彩、青花瓷的重要窑口之一。运河将异域的文化汇集于此,又带着活泼的色彩和先进的烧制技艺,沿着运河出海走向世界,经丝绸之路向西连通欧亚,将中原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深度融合。这一集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曾经的陶瓷之都巩义伴随着昙花一现的唐青花,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永远的恒星,不可取代、不曾磨灭。

第四集《樊楼烟韵》——一栋酒楼。开封,北宋的都城,一条汴河穿城而过,如同一条动脉,联系着大宋王朝的心脏,输送着王朝繁盛的养分。运河两岸,樊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女真占领中原,将丰乐楼的厨师等人掳掠至燕京,仿照丰乐楼重建了一座秦楼。宋人南迁,临安丰乐楼就是开封矾楼的复制版。两宋三座丰乐楼,揭示310年之久的两宋王朝,其国运起伏与古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历史的烟云更迭浓缩在一间酒楼之中。

第五集《文传千古》——一场诗会。李杜之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盛事。从洛阳到商丘,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饮酒醉歌,在运河边上的开封、商丘,留下了诸多传奇,成就文化史上的诗歌巅峰;“先天下之忧而忧”,大宋朝士子朝臣的典范范仲淹和婉约词人晏殊留下许多官场佳话;南明才子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凄婉爱情,以一曲桃花扇的名义经典流传。商丘,作为中原运河的重要枢纽,流淌着沉淀千年的文化血液,将文学史上的传奇传遍中国。这一集重点还原李杜诗会,这一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真实面目。

第六集《河润黎阳》——一座粮仓。自殷商开始,王朝国都定都朝歌城,在京畿之地,中国最为古老的国家粮仓巨桥仓由此诞生。千年之后,大隋王朝在运河沿线修建了大量的粮食转运仓,黎阳仓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仓储。围绕粮仓,沿线出现了类似码头村、道口古镇等商贾云集的集散地、栖息地,也是最重要的停泊地,满载货物的漕船在这里靠岸,催生出了运河上的职业——纤夫。运河千年、码头千年,成为中原古运河繁盛的重要构成,也成为历史不可忘却的一部分。这一集的笔墨对东汉末年雄才大略的曹操有了另外一份解读,在推动中原古运河浩荡千里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记者:您创作这部《大运千年》纪录片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陈举: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华夏民族历经大河洗涤,盛开着五彩缤纷的神话梦想,像我们熟知的,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女娲炼五彩之石以补苍天、大禹挥动倚天大锄疏浚洪患等等,而在近2000多年的中原文明史上,大运河则是这诸多先贤神话中最为现实、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

早在2011年,河南省就专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总体规划》,河南境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的遗址遗产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新乡、鹤壁等多地,没有列入遗产的运河遗址更是涉及安阳、南阳、许昌、周口和三门峡。

对中原来说,大运河有着不一样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原腹地的河南,更是孕育了整个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文化成就。从国家层面来说,大运河是国家战略,它与长城、长征一起是国家系列主题公园的重要选题。站在人类学角度观照,中国大运河是属于全人类的重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一。

中原古运河最早起源于郑州西北的鸿沟,由魏惠王主导开掘的鸿沟水系,将大中原地区的黄河、淮河、海河连接沟通起来,流淌于北方的大野、南国的沃土,纵横东西;鸿沟文明的光芒向西辐射到了秦岭,才有了后来的中原水利工匠郑国在大秦帝国主持开掘的郑国渠,因为有了郑国渠,一代帝王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的号角,顺着郑国渠连通的泾水、洛水,直通黄河、鸿沟水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贯穿河南境内1500公里的古运河,由此成为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区的骨干脉络,是中原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

但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公众的焦点更多主要集中在现有保存完好、有通航能力的京杭大运河河段,对横贯东西的古代大运河部分少有关注,古运河文化遗址,在保护运河的声浪中渐行渐远,甚至处在逐渐消失的归途中。

显然,中原古运河在中国运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被有意或无意忽视了,是否需要重新梳理、挖掘中原古运河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故事,如何重新定义中原古运河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成了纪录片《大运千年》项目的动因和策划的原点。

尊重历史、尊重史实、尊重权威、尊重自己

更深层次读懂中原

记者:此类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拍摄,想必比拍摄现实人物更难。为了把几千年前发生的故事讲好、讲对、讲有趣,您和您的团队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陈举:历史题材尤其是文化遗产类的纪录片,不能也不可能像电影、电视剧甚至风靡一时的微短剧一样展开肆意想象的空间,所以从项目策划到实施,我们遵循了尊重历史、尊重史实、尊重权威、尊重自己的原则。

一是邀请成果丰硕的运河文化生态学者,著名军旅作家、文艺评论家、国家一级作家的蔡桂林老师担纲纪录片项目的总策划。2022年2月至5月那段非常时期,就在郑东新区的一间民宿,蔡老师和我们的导演团队、策划团队反复论证、讨论,制定了项目的规划思路,确定了第一季作品的故事大纲,并在极端条件下,由蔡桂林老师主笔先行完成了18万字的故事大纲,为纪录片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内容和文化基础。

其次我们与对运河、对河南考古熟悉的专家团队建立了非常友好的信任关系,比如原郑州市文物局局长的阎铁成老师,原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的杨振威院长,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现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楚小龙,原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与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老师……还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比如河南站的史自设站长、西安站的刘瑞站长,都为纪录片项目提供了公益性智慧支持和创作加持。正如刘海旺老师说,作为考古工作者,所有的解读都是基于已有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复原当时的场景,不可意会更不可信口开河。刘院长的观点,为这部纪录片创作的方向划了一道红线,也是底线。

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

在文史层面,我们邀请国内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担任纪录片的文学总筹,南开大学的孙克强教授、河南大学的程民生教授、陈丽丽教授,洛阳师院的吴涛教授、毛阳光教授等为纪录片作有关专业内容的解读和释惑,为作品内容准确性提供了保证。

另外,在纪录片中涉及许多关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我们邀请了比如登封窑的李景洲老师、洛阳唐三彩传承人高水旺、郭爱和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对作品拍摄提供了自己最大的信息确认与传递,也成为我们这部纪录片的宝贵财富。

记者:拍摄大概持续了多久?去了哪些地方?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举:《大运千年》从2021年10月启动,当年年底开始前期采访和勘景,2022年7月正式开机拍摄,但受三年天灾人祸的影响,拍摄工作也是时断时续,直到2023年10月底,第一季的六集才完成外景拍摄,加上后期工作,到2023年11月底,第一季作品终于完成。这样算来,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

摄制组从西边陕西省西安以及泾阳郑国渠,向东经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周口,往北焦作、新乡、鹤壁等,东南到安徽淮北、江苏南京、镇江、常州和扬州,浙江的杭州、苏州等地。可以说,只要和中原古运河有关的文化城市、遗产点我们都不会落下。

只是可惜,因为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或者因为遗产点的消失,有些地方最终没有拍摄到。

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关于中原古运河的遗迹很难找寻,很多仅仅停留在史书和典籍的记载里,存在唐诗宋词和话本的片言碎语里。河南境内保存完好的运河河段屈指可数,一些遗址在经过挖掘勘探之后,又进行了保护性地回填,缺少观众最想看到也最为直观的“证据”。

考虑到这些原因,我们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也做了一些取舍,每一集选取的切口和遗产点都会反复考量,既要能够体现中原古运河的事实存在,还要能够在视觉上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群贤毕集,向浩荡中原2500年的古运河致敬

拍摄团队背后的故事

记者:这部纪录片的叙事和表现方式很多,实景拍摄、专家讲述、情景还原等等,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或者细节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陈举:其实在创作过程中,有趣的倒不是很多,因为这部作品拍摄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事先的评估。创作初期,我试图和多个有关方面联系,提交直接或者间接的各种形式的报告和申请,希望能得到哪怕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支持,但响应寥寥。

拍摄中必然遇到过一些比较惊险的事情。有一次摄制组在某地拍摄河道的桥梁遗址,摄影师、道具师三四个人互相搀扶着下到河里去,刚开机拍摄,就听岸上有人大喊,快跑啊,水来了!瞬间,水就到了腰间,吓得摄像老师把机器高高举过头顶,其他几个紧紧抱着他的腰,等水势缓慢下来,才一点一点挪上来。上岸才知道,那条河的上游有一个当地的污水处理厂,不定时会把处理过的水排到河道里,摄制组不了解情况,一时都被吓坏了。

当然,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默默提供支持的领导和专家,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有了把作品做好的信心。尤其是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的刘海旺院长,对《大运千年》纪录片的创作更是全力配合和支持,几乎每一集涉及的运河遗产点,刘海旺院长都事无巨细的给我提供指导性意见,而且在极其繁忙的情况下,多次跟着摄制组到拍摄现场,接受我们的采访和对话。

他还亲自给郑国渠考古最为权威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刘瑞老师联系,接受我们的专访。

第一集《鸿沟烽烟》中涉及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根据脚本大纲,摄制组需要到郑国渠风景区、博物馆实地取景,是河南省广电局宣传处亚波副处长向陕西广电局沟通协调,才有了陕西省广电局、西安市文旅局、泾阳县文旅局全方位配合。

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纪录片第一季第一集就是重现鸿沟的风采,但时隔将近2500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郑州西北桃花峪的那道荒草覆盖、黄土漫漫的深沟,关于鸿沟所有的故事只停留在了“鸿沟”那两个大字。为了完整展示和重现中原古运河的起点和原点鸿沟水系,我们的编导小杨雪,自己从网上采购了各种制作沙盘的原材料,对照多个版本的古代水系图,参照史料与典籍记载,历时三个月时间,在同事的协助下,一点一点复刻制作了鸿沟完整水系的沙盘。尽管在最终的纪录片中,这个沙盘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有十几秒钟,但却是整个团队执着、认真、严谨作风的最好体现。

诸如这类还有很多,当然在创作过程中,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和河南大学师生都不同程度参与了作品的策划、创作拍摄,尤其是省文联领导还真金白银对项目提供了支持。大家的支持让我们看到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记者:您和团队去了这么多老地方取景,鸿沟、天津桥、樊楼、黎阳仓……巩义、洛阳、开封、商丘……这些运河沿岸的古迹、古城,经过时间长久地磨洗,古今变化大吗?您觉得目前对它们的保护工作到位吗?

陈举:从公元前361年的鸿沟,经历秦汉,再到隋唐时期的全景大运河,以及北宋时期的汴河、御河,随着北宋在1127年被女真灭亡,南宋都城由河南商丘迁往浙江杭州,断断续续在中原大地存在了1500年的古运河,从此逐渐衰退。目前称得上有表征性的古运河遗产点,除了鸿沟,还有就是洛阳的天津桥旧址、隋唐洛阳城旧址、开封的州桥遗址、浚县的黎阳仓旧址几处,更多的则是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后来者的人为因素。

当然,随着大运河进入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大运河,尤其是河南正在推行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大文化战略,让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定能看到中原古运河的遗风再现。希望我们能在现代的建筑和历史的遗迹中寻求平衡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运河历史,了解古运河文化。

记者:您期待这部纪录片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外界反馈的声音会对您接下来的创作有压力吗?

陈举:《大运千年》纪录片第一季六集作品龙年除夕一次性在爱奇艺上线,其实是一种冒险,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质量和制作水准我还是有信心的。至于能否实现我们预期的收益与效益,老实说,这个可能需要时间来说话,尤其是当下泥沙俱下的短视频风口,对有质感的长视频尤其是以实景拍摄为主的纪录片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敢不敢接受挑战是一回事,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则是另一回事。我和我们的合伙人团队有信心,我们的主创团队更有信心。

做个剧透,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大运千年》纪录片的第二季、第三季的创作准备,由蔡桂林老师主笔的30万字纪录片同名书《大运千年》正在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校对,即将正式出版发行。另外,以古运河为主题的MV《留给大地的思念》近期也即将正式推出,欢迎继续关注!

最后,想很俗套地说声感谢,感谢为纪录片创作提供支持的所有先生、师友,见过面和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我的大学同学们、老师们,还有当年部队的战友们,他们总是在我和我的团队最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地出现在需要出现的地方,感谢他们!

让我们一起向浩荡中原2500年的中国古运河致敬!向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致敬!

(正观新闻记者 彭茜雅 图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