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服务器是介于客户端设备和数据库之间的软件平台,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执行业务逻辑和管理数据访问。
- DevOps实践和自动化工具正在缩小开发和运维团队之间的差距,加快应用程序的交付。
- 应用服务器集成了DevOps工具,简化了部署、配置和监控流程。
-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正在应用于应用服务器,以自动执行任务、提高性能和优化资源利用。
- 例如,应用服务器可以使用ML算法来检测异常行为、优化缓存和预测性能瓶颈。
除了上述趋势之外,还有许多尖端的创新也在推动着应用服务器的未来:
- 响应式编程模型允许应用服务器对不同的输入和事件进行动态响应。
- 这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并允许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 CaaS平台提供托管容器服务的完整环境,允许开发人员专注于应用程序逻辑而不是基础设施管理。
- 应用服务器与CaaS平台集成,简化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
- FaaS平台允许开发人员在不管理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部署和运行函数。
- 应用服务器与FaaS平台集成,提供轻量级、基于事件的应用程序部署和执行环境。
应用服务器的未来充满着激动人心的创新和趋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程序需求。通过云原生、无服务器计算、微服务架构和AI技术的采用,应用服务器正在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下一代应用程序的关键平台。随着尖端创新的持续涌现,我们可以期待应用服务器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腾讯数据中心上海技术专场
11月24日,CDCC第九届数据中心标准峰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腾讯智维全新产品体系,同时以一场技术专场,向外界分享腾讯数据中心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双碳背景下数据中心行业的未来趋势。
腾讯云副总裁沈可在峰会致辞中表示,在“科技向善”的使命驱使下,腾讯数据中心通过技术升级和生态构筑,推出了智维全新产品体系,此次发布的新产品不仅在腾讯自有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也充分考虑了来自市场的需求变化,为未来的碳中和能源管理做好了准备。
打造全新产品体系,覆盖横向场景与垂直领域
腾讯数据中心结合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出了全面升级的智维全新产品体系,不仅覆盖了不同阶段的自动化运营场景,还有针对重点垂直领域深入发力。
在自动化运营方面,腾讯数据中心发布了智维平台的标准版、开源定制版以及集群管理版。
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规模数据中心的的自动化运营管理需求,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场景快速实现数据中心自动化运营管理升级,助力数据中心行业和用户实现绿色转型。
在重点领域,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监测场景的腾讯智维动环平台,面向数据中心无人值守场景的腾讯觅踪平台,以及面向碳中和场景的腾讯智维碳管理平台。
其中,腾讯智维动环平台通过重新定义标准和架构,实现了即插即用,数据快、准、稳,以及贴近业务需求的目标,目前已经在TB园区批量应用。
看见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创新的深入探索
本次腾讯发布的全新产品,通过设计与创新,让智能化在实践中“被看见”。
腾讯数据中心智维产品专家史蕾表示,腾讯新一代智维平台针对业务场景全流程的产品体系闭环设计,利用先进技术与场景结合,同时建立数字化的度量体系。
不仅实现了重要场景的智能化闭环,也能够支持规模化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
未来也可以为数据中心的无人化、绿色低碳等重要发展方向提供支撑。
腾讯智维的智能化发展道路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对运营自动化的不断追求,同时也离不开行业伙伴的的协同深耕。
腾讯数据中心智维产品专家李欣表示,“腾讯在构建相应的产品能力之外,也在不断完善整个商业闭环,从最初的“招募供应商”,到现在寻找“彼此信任的战友“,在销售、方案设计、产品交付、运营、开发等环节实现赋能伙伴,并形成矩阵式的伙伴阵型。
智能化的支撑,腾讯数据中心的技术实践与创新
坚持产品化实践,为腾讯数据中心的智能化道路提供了有效支撑。
腾讯数据中心规划设计专家曾宪龙表示,“腾讯的产品化数据中心在设计过程中陆续制定了功能分区相对独立、易复制扩展、设备就近、接口通用等原则;在标准化设计过程中也不断推进技术下沉,覆盖到电缆乃至模块的结构框架等细节。
”??随着产品化数据中心实践的不断推进,再搭配上最新的智维系统,整个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运营的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重新定义标准,腾讯智维动环平台全面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与稳定。
动环系统作为数据中心动力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健康监控系统,关系着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
据腾讯数据中心弱电技术负责人颜小云介绍,“腾讯智维动环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硬件接口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监测数据的秒采、秒存、秒算,且在3秒以内能够将底层告警上传平台呈现,并且已经在腾讯数据中心园区逐步应用。
”腾讯智维动环在无效告警数量控制,以及数据处理和传输速度上目前都处于业内领先的地位。
探寻“自维保模式”,腾讯自维保满足数据中心海量基础设施运维需求。
随着腾讯云各项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目前在全球已设立了100多个规模IDC,服务器总量超过100万台。
腾讯数据中心运营服务经理张曦表示,腾讯自2017年起开始尝试探索自维保模式,到2021年已初步搭建起一套可满足海量IDC基础设施运维需求的自维保体系,实现了集约化服务管理,高质量服务交付,以及运维成本寻优。
此外腾讯还将持续加强自维保能力建设,继续拓展基础设施自维保广度与深度。
随着数据中心体量和交付数量的高速增长,腾讯已经构建出一套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保障体系。
腾讯数据中心运营技术负责人张海涛表示,“腾讯技术保障体系可以从系统层面最大化确保腾讯数据中心全链条质量。
”??同时,腾讯数据中心也在着眼未来,重点关注风光储及综合能源的使用、绿色节能技术的潜在风险隐患发现应对、人工智能和人的技能平衡协调发展、定制设备等领域,为构建技术更为复杂、规模更加庞大的数据中心技术保障体系积极准备,以应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客户定制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聚焦安全管理,探索数据中心“无人值守”之路
随着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发展,无人值守将是新的趋势。
此外,不少机房在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选址远离核心城市,这都导致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管理挑战日益严峻。
腾讯安全平台部AI算法专家黄湘琦表示,腾讯数据中心在探索未来无人值守机房的道路上早有布局,并拥有多年在自有大规模机房的部署实施经验。
本次全新升级的腾讯觅踪由IDC平台部、安全平台部、网络平台部联手打造,可通过机器视觉AI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内活动人员的实时追踪;通过端到端的线上人员管理系统实现园区进出流程的全面电子化;并通过自研高性能的视频分发服务、高精度物联网定位技术、针对数据中心场景特别优化的H5图形渲染引擎等核心技术的加持,朝着无人值守的方向持续前行。
践行双碳政策,面向数据中心的绿色未来
“双碳”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和重要承诺。
腾讯数据中心绿能与双碳负责人梁家启在主题演讲中重点介绍了腾讯数据中心在碳中和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他表示,“腾讯多年积累的底层绿色技术架构体系已经为零碳数据中心做了良好的技术底座。
未来,腾讯也规划了零碳IDC体系,包括园区内外风电,光伏,储能,余热回收,三联供等的集中配置;以绿电市场化采购和绿色运营为辅助,以智维能源管理作为支撑,提高森林碳汇,海洋碳汇,以及与CCUS等碳相关技术的投资比例。
通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中心,为社会提供绿色低碳并且可持续的算力。
”
数据中心要实现能源与碳的智能管理,关键核心就是要实现系统自动化建设。
腾讯数据中心智维产品专家李霏表示,“腾讯智维能够帮助数据中心实现标准化的自动采集和数字建模,新一代智维碳管理平台所覆盖的节能减排方案也做到了广泛而且全面,可以帮助数据中心快速实现对应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决策。
”同时,腾讯数据中心还通过组建专家团队、高校合作等手段,在碳管理领域进行长远布局规划,希望最终能一站式解决未来行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好事成双,让我们荡起双奖
此外,素有IDC行业“诺贝尔奖”之称的??“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也在本次峰会隆重发布。
共30项技术、2位杰出贡献人才和6位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荣誉。
其中,腾讯数据中心专家架构师曾宪龙秉承创新理念,在数据中心技术、标准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青年科技人才奖。
腾讯和重庆交通大学联合申报的“微型一体化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技术”获得“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该项成果从制冷技术着手,在确保数据中心功能和安全标准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微型数据中心的能耗。
展望
腾讯数据中心高级总监杨晓伟与智维平台研发中心总监岳上出席了本次大会。
杨晓伟指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迎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腾讯数据中心将结合自身丰富的技术优势和运营管理实践经验,助力数据中心行业朝着绿色智能方向快步前行。”
岳上表示,“腾讯数据中心产品化发展战略和优秀运营体系是腾讯智维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双碳的大变革下,我们借助本次大会的平台,发布了全新的产品体系,技术体系和生态体系。
在未来,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和生态伙伴一起,为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为绿色数据中心和智能数据中心的达成贡献力量。
”
在现代社会中,数码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引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在数码时代,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消费体验。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数码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首先,人工智能(AI)将成为数码时代的核心技术,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在医疗保健领域,AI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并且根据病人的记录和基因组数据进行个性化治疗。
在制造业中,AI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产品质量。
在农业领域,AI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和精准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领域将受到其影响。
其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将在数码时代中发挥巨大作用。
VR和AR有望改变人们的交互方式,让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探索和学习。
在商业领域中,VR和AR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购买产品。
在教育领域中,VR和AR可以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随着VR和AR技术逐渐成熟,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出现。
最后,区块链技术将改变金融和商业行业的方式。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账本技术,可以在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的转移和交换。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合约、数字货币等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数码时代中,我们可以期待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数码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是多元化和前所未有的。
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出现。
让我们期待着这个世界在数码时代中的美好未来。
根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未来十年,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
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SaaS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云计算产业发展的6大趋势如下:
趋势1: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
“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
随着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技术,越来越靠近应用层,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中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数字中台的“底座”,可以说数字中台是利用云原生技术精细化落地的最佳实践。
同时,随着云原生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来越“细”。
趋势2: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国内SaaS服务较国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为有差距,同时加上疫情的‘驱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
”从这几年企业上云的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尽管目前国内没有SaaS独角兽企业,但是企业上云中,很多行业客户因为对于基础IT不是特别熟悉,因而更多会选择和行业相关的SaaS服务,国内细分行业SaaS市场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养成了使用线上应用的习惯,比如疫情防控、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是SaaS服务,因而在后疫情时代,SaaS将通过增加客户粘性和专业性提升用使用率。
“同时,SaaS、IaaS和ISV服务商三方将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繁荣、和谐的SaaS服务生态。”
“未来,企业级SaaS服务向行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趋势3: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分布式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新形态,边缘侧布局也成为重点。”
分布式云根据部署位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服务能力强弱等要素,可以分为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三者形成的云边协同平台可以更加开放地为各大行业赋能。
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构。
未来,增加云边协同的能力,以及边缘侧赋能的能力,将为行业发展云计算带来更多红利。
尽管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在云边协同上的布局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将为行业带来算力红利。
从具体的行业上看,大媒体行业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发展,而在工业、交通、农业三大行业,云边协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云边协同将实现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云边协同将帮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云边协同助力传统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等。
“云边协同,促使云计算为各行业各的赋能更加具备普惠性,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
趋势4: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
“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与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生产向开发和测试等环节延伸,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而原生云安全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外挂逐渐转为内嵌,更多地发挥云平台的数据价值,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云访问安全代理等。
趋势5: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
“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
信通院调研显示,云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传统行业,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多。
栗蔚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架构存在痛点,比如,跨平台异构环境的数据难打通,高并发、不可预测访问需求承载力有限,上层应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难支撑等;二个是IT管理存在痛点,比如,多场景多层次的IT服务需求难实现,IT管理和服务各要素(技术、平台、流程、管理、组织架构、运营体系)能力水平不齐等。
为了应对上述痛点,目前业界加速推进企业技术架构迭代升级,促进传统数字化转型。
同时,云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栗蔚介绍,在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将推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从服务产品化、能力平台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数据价值化等六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把脉”。
趋势6: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统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
以往,业界更多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资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计算越来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调度的角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的能力。
发改委对于新基建概念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是新技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信息基础设施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那么云计算就是这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