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释放出多个新动向,为2025年中国经济政策定下基调。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体现了在保持经济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还能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韧性。
二、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加财政赤字率,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积极的宏观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可以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三、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确定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仅拉动消费增长,还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消费升级和投资优化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未来一年,中国将持续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科技创新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释放市场活力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
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换句话说,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稳控房地产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可以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不仅改善民生,还能促进城市更新和经济活力提升。
八、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会议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会议提出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民生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通过加大就业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竞争力,不仅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还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同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会议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整体发展而言,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保障。通过集中统一的领导,可以确保经济政策的有效落实,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和执行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动向体现了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行动,旨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与过去相比,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意味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政策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以稳定经济增长。
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以加强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保障。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财政手段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