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作者|黄尘|一鸣网(ID:yimingtmt)原创
说到小娜,她的名字其实来源于Xbox系列游戏《光环》中的一个角色(Contana)。在智能语音助手发展之初,微软小娜、亚马逊Alexa、Google Assistant和苹果Siri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小娜越来越力不从心,逐渐落后于其他三大语音助手。
近日,微软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截止到2020年1月31日,将会放弃对iOS版以及Android版微软小娜的支持。此外,Microsoft Launcher上集成的Cortana应用助手也将会被移除,此后的新版本上也将彻底取消小娜的集成。
无奈落幕的小娜,昭示着微软AI语音发展之路受阻。当下的AI语音助手,PC端看不到前路,移动端似乎也让人提不起太多兴趣,但那些还在苦苦耕耘的巨头们,他们又能靠AI语音助手讲出怎样的故事呢?
挽救不成
实际上,Windows Phone的溃败,就已经为小娜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毋庸置疑,移动端对语音交互需求更大,大部分语音交互场景都发生在智能手机上。但是微软WP的溃败,丧失了这个更好的入口。就算寄希望于安卓和iOS,也并不现实,他们有自家的语音助手,会给予系统级的优化和融合,体验更好,所以小娜也就慢慢失去了优势,只能被边缘化。
此后,微软把小娜束缚在PC平台,令这款语音助手陷入了挣扎。自四年前推出时就仅限于Windows系统的小娜,随着语音交互在智能音箱新时代飞速进步,微软的这一策略反而限制住了小娜继续成长的步伐。
在小娜推出7个月后,亚马逊公司发布了自主数字语音助手Alexa。微软曾寄希望于亚马逊,希望通过与亚马逊的合作来提高小娜的使用率。这项合作为彼此的语音助手提供了所缺少的功能。例如,Alexa可以访问被广泛使用的微软Outlook日历应用。同时,小娜可以开拓使用亚马逊语音设备和Alexa家用自动化应用的庞大用户群。
但是,来自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数据显示,亚马逊Echo及其姊妹设备在美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二。相比之下,内置小娜的设备份额太小,甚至无法进入eMarketer的统计表。可见目前微软在Window设备以外扩大小娜使用范围的努力泡汤了。
去年,三星电子旗下音响部门Harman Kardon推出了内置小娜的语音音箱,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波澜,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Werner Goertz甚至直言这款设备“毫无前景”。
其实,就连微软内部,对于小娜的态度也开始变化。在微软去年的重组中原本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部门的微软小娜已经被迁移到微软的办公软件部门继续开发运营。按规划微软的办公软件部门将把小娜深度集成到办公套件中,为用户提供对话式的提醒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等。
今年3月,微软从自家Microsoft Skype中移除微软小娜的机器人对话。到了4月份,就连微软自家应用奇妙清单也断开了与小娜的连接。
对于用户较少的平台,开发者将不断质疑为其开发应用的价值。“它不符合成本效益。”语音应用开发商Witlingo CEO Ahmed Bouzid如是说。他的公司只开发了两款小娜应用,一款提供给投资者网站Motley Fool,另一款提供给一家律师事务所。
再者,追赶Alexa也相当艰难。亚马逊称,Alexa拥有逾4万种技能,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任何事情,从打车到预订外卖。相比之下,小娜的技能还不到300种。
虽然微软宣称大约有1.48亿人每月使用小娜,但是许多人只是通过小娜搜索框提取存储在Outlook电邮、通讯录、日历应用、网络中的数据,而不是使用其语音识别功能。与此同时,微软的对手们却将语音助手扩大到了智能音箱以外领域,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例如亚马逊与福特汽车、宝马集团合作,将Alexa整合到车载设备中;谷歌则与LG电子合作,把谷歌助理整合到后者的部分电器中。
在亚马逊强大的电子商务系统和谷歌智能家居广泛的普及范围下,微软小娜的落后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在近两年的CES上,亚马逊和谷歌展示了各种整合有它们语音助手的电子设备,其中包括新型汽车、智能家居、第三方耳机和智能音箱等等。
目前来说,手机和智能音箱是AI语音助手落地比较突出的两个领域。
虽然鸡肋,手机厂商依旧愿意花时间包装,比如苹果的Siri、三星的Bixby、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小米小爱同学、vivo jovi……几乎每个手机品牌都会标配一个语音助手工具。但是标榜用户“个人助理”的各类语音助手,却还做不到及时响应和准确回答。
目前来说,手机用户可能仍需要与语音助手多次对话才能满足自身需求,原本为了提升工作胜过效率才用它们,但往往一句“我好像不太明白”,实则降低了使用效率。对于用户来说,与其这样,不如直接解锁后操作相关App的效率来得高。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三星Bixby从智商到用户口碑都表现得十分糟糕,甚至已经没有拯救的希望。”事实上不只Bixby的表现不佳,Siri、Assistant、小米小爱同学、华为语音助手等也屡屡被用户吐槽。
Uberall 在2019年4月进行的消费者调查发现,52%的受访者从不使用语音搜索。而6月SUMO Heavy发布的一份新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语音助手的使用率低于之前的预期。SUMO Heavy对超过1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近一半(46%)的受访者从不使用语音助手,另一组(19%)受访者表示,很少使用语音助手,这两个群体共占65%的调查受众。
在此,智能音箱似乎是另一个思路,而且前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好。自2014年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箱后,各路巨头争相涌入。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3030万台,同比增长96%。目前国外市场由亚马逊和谷歌称雄,国内市场则是百度、阿里与小米三强争霸。
目前国内智能音箱产品同质化严重,打造各大功能的初衷是通过语音交互来控制空调、灯具等家居产品,其次是一些点播、购物等功能,用户黏性并不强。大部分消费者使用智能音箱的频率较低,且主要用来播放音乐,和传统的蓝牙音箱相比,除了语音交互功能外并无太多新意,甚至由于经常性语音识别错误被网友们戏称为“人工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