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AIGC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已能够在诗词创作等文学领域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引发全世界瞩目。在此情况下,中外诗人们对此如何思考?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提到,不宜过度夸大AI的功能,“目前网络上,对AI部分功能宣传是由于技术公司推广产品和用户博取流量,有被夸大的嫌疑。在我看来,机器不是人,也不是神,它只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为自己所用提高劳动效率的智能工具。我们创造它,只是为了提高我们人类自己的劳动效率。”他认为,它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思维、情感和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目的性;没有目的性,就不可能产生自觉的创造性。”
车延高认为,无论技术怎么发展,都会有人类“生命体验的过程”,而人类就是因为拥有生命体验,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自我认知。他认为,AI对诗歌创作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拿出更好的作品,“当然,如果未来有一天,如果它能自主发出指令,那它就不再是机器,而是成为像人一样或者超出人的存在。就目前而言,AI还只是机器,它是执行指令的执行者,而不是自主发出指令的主体者。我们人类才是创造的主体、智慧的主体。我们人类要做的是,引领AI朝着更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多用于经济生产、工业生产。或者,充分利用AI强大的翻译功能,促进诗歌的世界交流。”在发言的最后,车延高说,对于诗人而言,AI技术的逐渐强大,“倒逼着人类诗人更加努力,更多体验生活,写出更好的诗歌。”
“应该焦虑是人类诗人写不写得出足够好的诗”